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袁雄大人,先看看你女儿的人伦观念吧(1 / 2)

加入书签

没错,李俞每次向母亲夏侯锦云请安的地方,正是膳厅。

李俞踏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闪烁着光泽的大理石。

顺着大理石的视线上移,是一张张由名贵的红木制成桌椅,雕刻精美,彰显着高贵典雅。

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精美的瓷器和银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而瓷器和银器中,正是膳夫们精心烹饪的菜肴,色香味俱全。

令人垂涎欲滴。

这些菜肴,即便是李俞这种六品境的武者食用,仍对精,气,血,骨,肉有不少好处。

虽说如此,这样的一顿餐,对李俞来讲,仍是口腹之欲要大于修行。

准备这样的膳食,也同样是李家两年前才开始一项规定。

为的还是给李俞添上一个“重孝道”的名头。

士大夫私下而谈,云宋朝廷篡前朝而立,不敢言忠。

所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直是云宋朝廷所大力推崇的。

李家的所做的一切,相当于为李俞添加点民间访谈,能让他在以后《云宋传》上,有这么一段表述:

李俞,云宋京都人也。俞时年数岁,母夏侯氏,躬自抚养,俞奉事以孝谨闻。夏侯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必先尝后进。有暇则修行忘疲。

云宋李家,云宋豪族,有朝食之族规。俞日膳时,皆请安于母。

帝闻之,甚喜,召为锦衣卫指挥使,是岁,俞才十八岁。

这些东西李俞不必深究,因为他成锦衣卫指挥使,从模拟的结果来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现在,让需要关注的是其他的东西。

.....

随着李俞踏入膳厅,自然而然地看见了他的母亲夏侯锦云。

后者早早的便等待在了膳厅当中。

此刻,夏侯锦云正坐在精致的餐桌旁,等待着李俞的到来,与她一同用膳。

她的姿态优雅,目光温和而专注地落在桌上地瓷器和银餐具上。

她身穿一袭淡雅的绸缎衣裳,脸庞白皙,眉目间透着一丝温和的光芒,显得端庄而优雅。长长的发髻高高盘起,梳理得整齐干净,头上别着一枚银质发簪,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她微微上扬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给人亲切的感觉,纤细的双手轻轻搁在桌上,手指修长纤细,与银质餐桌相映成趣。

在她身后,是一幅精美的挂毯,衬托出她优雅的气质,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高贵典雅。

看到李俞后,夏侯锦云也是面带着微笑道:

“俞儿。”

简单的呼唤却带上着一丝丝关怀的口吻,配合上眼前的画面,却是让李俞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许。

而后,如此温馨的画面下,他想起的却是那一幕幕模拟出的画面:

【李家被屠戮满门】【老祖修炼修炼邪法】【袁家有人修炼邪法】【袁家被抄】等等一系列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太惨了!

自己拥有模拟器,断然不能让那些画面出现。

李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乱七八糟的想法抛在脑后。

如同往日一般,惯例向母亲请了安。

在整这個过程中,夏侯锦云一直用慈爱的眼神看着他。

请安结束,李俞没有径直离开,而是顺势入座,假意要享受一顿口舌之欲,但好一会儿后,突然开始说道:

“娘,最近我听说了袁家的一件事。”

李俞假装顿了顿,实则开始注意起尚在膳厅的其余下人。

有夏侯锦云的贴身侍女,有仍在调羹的膳夫,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人。

而他一开口,那名调羹的膳夫,脸上忽然闪过了一抹异色,手上的动作也是一顿。

但这变化又很快便消散不见,恢复成了之前的神色与精细调羹的动作。

如果不是人刻意关注,这样的表情并不会被人发现。

但李俞此刻正是提起神来环视,一下子便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

李俞心下又是明白了不少。

不过,他并不打算直接将这颗小钉子直接拔出,而是打算把他掰弯,等安插钉子的人回来检查时,就会被自己安插的这颗钉子所伤。

简而言之,就是将计就计。

“娘,我听说了袁家的三小姐袁鸢其实是个磨镜。”

李俞老神在在道。

“你从哪里听到这些传闻的。”

夏侯锦云对李俞说的话并不在意,或者说,是并不怎么相信。

不过,李俞难得跟她讲这些,如此一说,也是略微提起了她的兴趣。

“非也,非也,这可是实打实的事情...”

“她现在每天就跟着一名身穿红衣的女子...”

李俞用着七分真,三分假的话术,将袁鸢和萧怡的事情添油加醋了不少。

当然,他的这些话,看似是对夏侯锦云说的,实则是传达给袁家族长袁雄的。

按照李俞的大意,听起来更像袁鸢本是正常的,但是接触了萧怡之后,忽然有了磨镜的癖好。

虽然有点断章取义的意思,但实际上,也算是有这么一回事。

李俞这么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