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大院子弟(1 / 2)

加入书签

时间不知不觉如流水般的流淌,让人丝毫察觉不出岁月的变迁。

平行时空。

1956年,初夏,李子航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看着过去的八大酒楼,经过公私合营后一年半的改造,让他看不出过去旧社会,达官贵人,人来人往进出酒楼的痕迹

公私合营快两年,听老爷子说最多到56年中旬,整个四九城结束公私合营。

八大楼,经过这一番改造,完全没有了过去的样子。

一半改头换面,从新装修变成社会餐饮,名字改得十分的接地气。

不是某某某人民饭店,就是某某某大众食堂之类的。

还有一半改成招待所。过去您只要口袋有俩钱。甭管您是地痞流氓,还是达官贵人,店里的伙计见您进门,全都笑脸相迎。

现代改成招待所,呵呵~

别说您口袋有钱,别说您是社会名流,通通没用。您只要没个官身,您连这些招待所的大门都进不去。

这不,前段时间李子航请人吃饭,还以为跟以前一样。

迈开腿就往自家酒楼里进。

谁知,酒楼以前大门口好几米处,弄了个保安亭,还设了卡。

刚走到设卡处,就被保卫人员拦住了。

让他们掏出证件。好家伙,李子航一个学生能掏出什么证件,学生证他们也不认呐~

被请客的,都是以前遗老遗少。

他们有个屁的身份,证件。

于是一伙人灰头土脸的换个地吃饭。

现在请人吃饭,最有排面的不再是,过去的八大酒楼。

那些改成招待所的进不去,改成社会餐饮的名字太土,而且服务跟不上。

有钱的看不上,没钱的吃不起。

最有排面的是,刚建成不久的莫^斯^科饭店,人送外号老莫。

老莫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去的。

都是招待外宾,或者社会名流之类的人士。

相对于那些招待所,还有四九城饭店。那些地方不到一定级别的官,你根本就进不去。

老莫就通融的多,定期会给那些社会名流送用餐券。就相当于门票。

吃饭另外花钱。所以很多富家子弟,红赫色二代三代子弟,就拿着家里老莫的用餐券,去老莫挣脸面。

当然普通人家,根本没机会去老莫消费,也消费不起。

老莫纯西式东欧装修风格,高端大气上档次。让那些个二代三代。有个高消费场所挣面子的地方。

近一年,四九城还出了一个时代特有的圈子。

那就是顽主圈。

什么意思呢!

就是那些有钱当官家的半大小子,因为老爹太忙没时间管教。

一群各种大院二代,三代子弟。拉帮结派,到处互相攀比,从吃的,喝的,用的。

谁家老爹官大,谁家老爹以前杀敌最多,谁家老爹身上的伤疤多。

这都成了他们互相攀比的话题。

于是自认为高人一等,仗着老爹的官职履历,自称红赫色高贵血脉后代。

于是这种以各种大院,为团体的圈子就出现了。

李子航个人推断,这种圈子,是这个时代顽主的开端时期。

用这一年纨主圈里最流行的话,你连老莫都没进去过,你也敢称爷?

这就表明老莫,在顽主圈子里的地位有多高。

当然李子航家,也会定期收到老莫饭店的用餐券。

从此以后,他请客吃饭的场所就换成老莫。

还有以前八大胡同,破旧的老房子拆的拆,重建的重建。

还有为了市容把那些老宅子给拆了扩建马路的。

以前的牌坊,门楼,都被拆掉拉去当柴烧了。

马路两边过去木制,门面店,现在基本上都重新装修成玻璃门柜。

这两年四九城变化不少,还有建了很多现代式楼房。

马路也修成水泥路,沥青油路。以前黄土路,石板路全部消失不见。

只有一些小胡同,边缘地区还是石板路。主城区再也不见过去的老路。

虚岁已经12岁的李子航,身高也长到1米67。

再加上他为人处事,成熟稳重,抛开他那张稚嫩帅气的面孔。

不知道的人都把他当个大人对待。

骑车走在街道上,迎头就碰上街道里的熟人。

“小航,你二哥他们又跟一群小伙子,在街口胡同里对上了。”

“你快去看看~”

李子航有点无奈,心想着二哥跟大傻,这大半年多被家里人都收拾成那样,还敢出去当顽主。

“知道了,刘婶。我这就去看看。”

加快蹬车的频率,没一会就来到街口胡同里。

只看见两帮半大小子,在那对峙。

一帮是以,(兵家)大院子弟为首,一帮是二哥大傻,(官家)二代子弟为首。

两帮人他都认识。还都被他收拾过。

两帮人在巷子里,时不时的还骂上两句。

“大傻,你别在小爷面前撂狠话。你今天要是输了,老老实实把老莫用餐券给小爷双手奉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