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2章 各有心机(1 / 2)

加入书签

让范骜退下去休息后,陈完盯着桌案上的军事舆图,花白的眉头紧皱。

"让崋贼占了阳阜,这场仗可就更难打了。"

他心中叹息。

阳阜与汝阳城之间再无别的城池作为屏障。

仅有一个孟家庄作为转运粮草物资所在,但也只是个较大的军寨。阳阜都挡不住崋军,孟家庄自然更不可能挡住崋军。

孟家庄离汝阳城有四五十里地,汝阳城这边便是想及时支援也难,陈完觉得还是让那边的兵马、官吏带着物资撤回来比较好。

帐中的几个幕僚也意识到此战变得更加艰难,此时在讨论着,出谋画策。

“原以为崋军海寇出身,不超过十万兵马,朝廷此番聚集一二十万大军,当能一战灭之。哪曾想,这崋贼不仅兵马膨胀到了十几万,火炮之犀利也远超朝廷预料。奈何?”

“其实朝廷早该料到崋贼火炮厉害的——之前崋贼十数艘战船能连败靖江、镇江、南京三支水师,炮轰南京十几日之久,依靠的不就是火炮之利?”

“崋贼水师有如此厉害的火炮,陆上作战自然也能依靠火炮之利!”

“听那范骜所讲,崋贼不仅大炮犀利,虎蹲炮打得也极为凶猛。更有一种小号万人敌,可由士卒临阵投掷,爆炸伤敌,端的厉害!”

“或许我大楚也该让匠人研究如何把万人敌做小些,能够投掷出去。”

“我大楚如今的万人敌威力已经不尽人意,若再做小,恐怕就成大号炮杖了。”

“那就设法再将其威力提上去!”

“想要提升我大楚火器威力,须得先解决相关各部司,尤其是军器局中的蠹虫,才可能成功···”

讨论到这里就停下了。

因为再讨论,就会涉及大楚朝中各部司的贪腐问题。而其中一些人背后的靠山,正是他们几个的东翁,大司马陈完。

他们也清楚,这些部司的贪腐问题绝非陈完主动造成的,更不是陈完能轻易解决的——当初陈完也是被迫参与其中,并最终被推上了大佬的位置。

就像陈完如今身为大楚大司马、太子太保,朝廷柱石,即便眼看着大楚将要亡国,他也下不了这艘破船。

兵部相关衙司的贪腐集团,陈完也是早就上了船,下不来了。

一阵沉默后,一位幕僚道:“督师,如今我军连连失利,损兵折将。反观崋贼,接连夺取了几座城池不说,更收了不少降兵”

“尤其是阳阜之战,随冯义投降崋贼的,以及被崋贼俘虏的边军,加起来怕不是有近万!”

“若是这些边军为崋贼所用,崋贼便立即多出近万精兵,我们之前所拥有的兵力优势便荡然无存!”

“为今之计,想要守住汝阳,必须得请朝廷调来援兵才行。”

陈完听了露出苦涩神情,道:“本督师又何尝不知我军已无兵力优势?只是朝廷如今又有多少兵马可用?不论是西南边军,还是北疆边军,调来汝阳都是需要时间的。”

这幕僚道:“可请陛下派襄京的禁军前来支援。”

禁军?

禁军若真能战,他之前会不带来吗?

即便禁军中还有一批能战的,如今也都被嘉华皇帝死死握在手里,当做保命的本钱,怎肯调来汝宁府与崋贼消耗?

幕僚似乎看出陈完的为难,便又道:“不论成与不成,督师何妨一试?”

陈完心想:对啊,纵然知道陛下不可能调禁军来援。可只要我向陛下求援了,将来汝宁府真的落入贼手,我也算有话可说了。

于是他道:“也罢,本督师这就写一封求援奏章,派()

快马回襄京,请陛下调禁军来支援。”

随后,陈完便跟几个幕僚商议这封奏章该怎么写。

在陈完与几个幕僚看来,写奏章这种事可比跟崋军打仗容易多了,可谓得心应手···

汝阳离襄阳并不算太远,快马传递,陈完的奏章不到两日功夫,便被送到了嘉华皇帝手中。

襄京皇城,承天殿。

嘉华皇帝看过陈完的奏章后,不禁将奏章往桌子上一拍,怒道:“这个陈完居然还有脸向朕请调禁军为援兵!先前连失新蔡、沈丘、固城三处要地不说,后来又丢了朱皋、固始,如今连阳阜都丢了!”

“他这个大司马在前线究竟起什么作用?早知如此,朕还不如委任高盛为左督师!”

此时承天殿内除了侍卫、太监,别无旁人,所以嘉华皇帝愤怒起来,说话也就没什么顾忌。

骂完,嘉华皇帝就范起愁来。

汝宁府可是大楚的龙兴之地,若是丢了,他怎么向列祖列宗交代?

更别说,那天目山中还藏着他们熊楚皇室的大秘密——虽然在他看来,那秘密如今已经成了鸡肋,毫无用处,但到底能给人一些念想。若是这么丢了,着实可惜。

另外,崋贼若下了汝宁府,接下来很可能会攻打南阳府,甚至出义阳三关直下湖北。

那时襄京可就真的危险了。

总之,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嘉华皇帝都希望陈完能守住汝宁府,乃至击败崋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