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0章 名臣拜服,巡视北美(1 / 3)

加入书签

乾元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圣驾北巡淮南、河南。

随驾者中有淑妃李香云、惠妃白太微,亦有部份文武官员。

众多随员中,有一人最特殊,那便是身为俘虏的前明遗臣杨畏知。

御驾船队,逆长江而上,至裕溪县,走濡须水,过巢湖,经肥水到合肥。

随即在合肥火车站,登上火车,前往寿州。

寿合段铁路是几天前通车的。

按理讲应该再运行几个月,才能彻底确保安全。

不过这年头的火车速度就那样,即便真出了什么意外事故,也不会造成太多人员伤亡。

除非有人在铁路上埋炸弹,且正好炸到刘升所坐的那节车厢,才可能威胁到刘升的性命。

不过,除了大崋朝廷严密掌握的黄色炸药,以当下黑火药的威力,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铁路上安装足够多的黑火药,近乎不可能。

所以,即便是乘火车,刘升的出行安全也是十分有保障的。

登上火车后,刘升让人将杨畏知叫到他所在的车厢。

杨畏知虽然还没答应降崋,却也没对刘升横眉冷眼——或许是他并不恨刘升,又或许是他心中已有降意。

当然,他对刘升也不热切。

“参见陛下。”

刘升一笑,“介甫杨畏知字入座。”

“谢陛下。”

基本礼仪做到,杨畏知便不客气地坐到了刘升对面。

这列火车算临时行在,刘升所居住的这几节车厢桌椅都是经过重新布置的,自然与其他车厢不同。

车厢里铺了地毯不说,桌椅等器具也是按卧房、书房等摆放。

眼下这间车厢,便是按临时书房摆放家具的。

所以,杨畏知说是坐在刘升对面,实际离刘升还有十好几步远。

呜——

长长的汽笛声响起,火车启动了。

“介甫对这火车、铁路可有什么看法?”

杨畏知到南京没多久,此前并不知道火车、铁路,今天算是头回见识。

之前在火车站,他便瞧着长长的铁路及火车目瞪口呆了好一阵子。

方才火车启动,沿着铁轨缓缓向前,他又不禁看向窗外。

听刘升询问,才回过神。

他虽才知道火车、铁路不久,但在车站却听随员们议论过几句,知道这条铁路从合肥一直修建到了寿州,长达两百多里!

并且这只是该条铁路的一段!

待修成后,论全长,可能有上千里!

杨畏知想了想这些,便道:“火车精奇,巧夺天工;铁路更是堪称奇观。”

“然不论火车、铁路恐怕都造价不菲,新朝初立,正该与民休养生息。”

“陛下大兴工造之事,难道不知秦隋皆因不恤民力,以致二世而亡?”

这话说就就比较重了。

但刘升并不在意——他并非器量狭小之人。

他道:“铁路确实造价不低,但介甫不知修建过程,如何就断定会糜耗民力呢?”

杨畏知基于过去的见识,理所当然地道:“修建千里官道尚且有损民力,何况这种铁路?”

刘升看向一旁侍立的秘书郎,道:“张家玉,你给杨介甫讲一讲,我大崋是如何修建铁路的,是否有损民力。”

“是。”

张家玉应了声,便面向杨畏知。

张家玉,年二十八,广州东莞人,崇祯十一年举人。

他精通经典诗文书画,好击剑、骑马()

、任侠,乃是后世历史上的岭南三忠之一。

这一时空,张家玉在去年参加了大崋组织的第一次会试,高中探花。

先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晋为翰林待诏,今年则又被提调入秘书处,为从七品秘书郎。

呆在这个位置上,张家玉对于今年被朝野议论很久的火车、铁路自然有充足的了解。

“我大崋修建铁路,以铁道工兵为主,民工、苦役为辅。”

“铁道工兵隶属于军务院,实为我大崋士卒,专司铁路修建之事。”

“月俸三元,也即是三两银子,日常伙食比照地方民勇部队。”

“至于民工,乃是招募当地青壮,月给薪酬一元,包一日三餐。”

“故铁路修建期间,当地百姓皆争相应聘,期望成为铁路民工。”

“至于苦役,或来自战俘,或为罪囚。此辈虽无薪酬,但伙食也比照民工,且能积累功劳减刑。”

“可以说,我大崋修建铁路之作为,比历朝历代都要宽厚,不仅不损民力,还能借之富裕百姓!”

杨畏知听了先是一阵惊讶。

他原本是陕西人,自崇祯十三年踏上仕途,便一直在云南,对大崋、崋军了解很少。

虽然近两年也听闻不少崋军的消息,但大多难辨真假。

直到崋军攻入云南,他才算确定一点,那就是崋军不仅战斗力强,军纪也很好,可称王者之师。

即便对崋军有所了解,可张家玉所言,仍出乎他的预料。

因为历朝历代,不论是修建什么,都是征召民夫。

这种征召基本是强制性的,民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