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9章 加速北上!(2 / 2)

加入书签

等人以后对军队的指挥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甚至有士卒私底下说,沈万登、袁时中等人都是为了抢功劳,才让大伙儿这么拼命赶路的。

这倒也不算说错。

沈万登选择加快行军的目的确实是为了立功,而非什么为国为民。

此前大崋收取四川,他虽为一路兵马主将,可最终成都却是赫连岳拿下的,其他很多地方也都是赫连岳派麾下部队收取的。

他虽然也拿下不少地方,但跟赫连岳一比,就相形见绌了,光芒也完全为赫连岳所掩盖。以后论功,肯定也比赫连岳差一大截。

在四川,甚至很多人提起大崋入川大将,只说赫连岳,而不知他沈万登。

这就让沈万登颇为郁闷了。

搞事他是万万不敢的,别的不说,手底下的将士就不会任由他胡来。

昔日他手底下带着义军(农民军)、明军时,士卒们别说懂什么天下大势,甚至连一县之外的事情都不知道,也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挨饿,为什么会家破人亡、为什么会领不到足额军饷。

再加上军饷也经他的手,甚至粮草供应也一度由他自己搞。他只需对士卒们略微亲近、略施恩惠,自然让许多士卒唯他马首是瞻、言听计从。

这种情况下,自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想为私心搞些什么事也很容易。

但在崋军中就完全不同了。

军饷、粮草等不经他的手不说,军政员除了教士卒读数学算、讲故事,还会经常讲时局,让士卒们知道他们是为大崋而战,除了个人前程,也是为百姓而战。

要是他在崋军中为私心搞事,估计还没搞起来,就会先被军中将士“拦住”。

所以,在四川他尽管郁闷,也只能不断找机会,争取立下更多功劳。

然而四川军事上基本都是由赫连岳做主,他能插手的地方不多。所以,一收到中枢调令,他立马领军离开了四川。

在开封与袁时中会师后,两人一合计,为了尽快赶到河北,参与战事,就下令加速行军了。

不过袁时中说他不是为了战功(事实上他沈万登也没这么说),而是他起事于开州,那里百姓曾遭受过建奴掳掠、杀害,跟随他的老兄弟就有些个与建奴有破家之仇。

如今,这些老兄弟大多都成了独立第十七旅的将官。

所以,一听建奴再次入关甚至想要窃据河北大地,可能包括他们的家乡,这些将官们不少都急了,迫切地想要尽快前往河北,赶走建奴,保卫家乡。

虽然这些老兄弟中的一些家人都没了,但总有亲族在乡里,对生长他们的那片乡土也是有一定感情的。

因此,对北上参与打建奴的战事很积极。

对袁时中的这些话,沈万登只信一半——他认为第十七旅将官保卫家乡的心思应该是有的,但肯定也想多立功劳、挣个更好的前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