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6章 李自成飘了(1 / 2)

加入书签

降建奴?

听了刘升的话,章旷脸色十分难看,却没有反驳。

因为他觉得曲阜孔家真有可能做得出来!

毕竟当年留在曲阜的孔家人(北孔)降蒙元是事实,如今又降了名声很差的闯贼,将来为了保住富贵,再降建奴又有什么稀奇?

事实上,在大明,稍有见识的读书人都是只尊孔子而鄙视甚至是敌视孔家的。

一则,留在曲阜的北孔当年先降金、再降蒙元,已然失了读书人的气节。如今朱明所封孔氏,被儒林视为勋贵,而非读书人。

二则,有见识的读书人都能看出,北孔就是皇家捧出来号令儒林的一个招牌。为此甚至不惜漠视孔家令读书人鄙视的德行,给予其极高的地位,赏赐众多金银田产。

比如大明,仅洪武到仁宣时期,赏赐给孔府的田地便多达20余万亩!

这些田地产出要么用于孔庙祭祀,要么就落入孔家口袋,是完全不用缴税的。

曲阜孔家在朝堂上有衍圣公,地方上曲阜知县也由孔家出人担任,孔家族长则对族内事务一言而决。

可以说,曲阜已然成了孔氏的曲阜,大明的国中之国!

不仅如此,在曲阜孔氏压迫非宗族外的非孔氏百姓,而孔氏嫡脉又压迫旁支孔氏百姓。

因曲阜为孔家一言堂,朝廷律法难及,其中不知诞生了多少罪恶。

儒家祖师孔夫子的家乡、庙宇,就这样成了藏污纳垢、草菅人命之所!

嘉靖时期,改革名臣张璁注意到曲阜孔氏问题严重,曾三次上奏《议孔子祀典疏》,提议改革孔子祀典,限制孔氏在曲阜的权利。

其一是拆毁孔子塑像。

理由是,祀典是万事之表,不可不正,但祭祀孔子塑像就是不正。

因为当今孔子塑像跟真人肯定是有区别的,祭祀的形象找不对,还不如不祭祀——祭祀是件很严肃的事,容不得丝毫差错。

其二是去掉蒙元给送至册封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王号。

其三是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以上三点当时在大明读书人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最终只实施了一部分。

如孔子塑像,只是在当时被捣毁一部分,后来却又复建不少。

至于后两条,如今大明读书人都称孔子为“至圣先师”,而非“文宣王”。

但章旷听说,曲阜孔氏在孔庙中放的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牌位,而非“至圣先师”。

于朱明皇室而言,曲阜孔氏其实就是需要时拿来用一用的招牌,实际上并没有当回事,因此也就没细究此事。

然而,不管曲阜孔氏这个招牌多脏,终究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孔子后裔。

最重要的是,孔胤植明明是大明封的衍圣公,却劝李闯为王。

这岂不是告诉天下读书人,朱明已不配享有江山吗?

呆站了好几息,章旷才无力地坐下来,喃喃道:“孔氏难道就不怕朝廷将闯贼赶出兖州后降罪吗?”

“章先生是关心则乱。”刘升却是将这件事看得通透,“且不说李闯如今势大,明军很难夺回兖州,即便能,将来至多就是让孔胤植一人顶罪而已,曲阜孔氏依旧能享有富贵。”

他随即又道,“说起来,孔家的操作并不算让人意外,倒是李自成的选择挺让人失望。

他居然因此放过了孔家,接受孔胤植的劝进,准备称王——他这还没打进京师呢,就已经飘了啊。”

章旷这才回过神来,略微惊讶道:“李闯真要称王?”

“不错,”刘升点头,“时间已定在明年正月初八。”

刘升回想历史上李自成的所作所为,又觉得此事不算意外。

历史上,李自成占据河南后,南下攻取了襄阳,便在襄阳称王建制了。

如今其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河南,山东也占了五分之一的样子,又有当代衍圣公劝进,飘起来觉得自己能称王也挺合理的。

情报中还透露,本来李自成是要派主力向南攻打,继续追杀张国维所领残余明军的。

但衍圣公劝进的事一出,李自成就改主意了,准备先集中兵力攻下济南府治历城,要拿此城当做他称王的庆礼。

此事对崋部影响也不小。

如今崋部几乎攻下整個湖广,原本内部便有不少人想让刘升称王的,只不过在湖广这边没人敢跟刘升说这个话。

如今李自成将称王的事一出,估计他回确山后,李长文便该来劝进了。

那么,他是否也要在明年称王呢?

刘升起身走到大帐外,看着暗下来的天空,沉思起来。

······

夜里终于下起了雪,早上已落了两寸厚。

吃过早饭,刘升等人便赶紧行军。

大雪虽然喜人,可雪太厚了却不方便赶路。

信阳县城离确山县城不算太远,队伍还是走了一天多的路,到了十二月二十的下午才赶到。

进了城,刘升什么也顾不得,直奔大帅行辕(府邸)。

来到后院,刘升恰好听到孩子的哭声。

到屋里一看,居然瞧见红娘子下了床,正抱着孩子在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