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章 一开始就没想正面刚(1 / 3)

加入书签

刘升改造的陆军炮,安装有准星、照门,可以瞄准炮击。

而负责开炮的炮兵,更是从亲卫中挑选算术优秀者,专门培养,教授了近现代炮击技术、算法。

刘升用望远镜观察到南城墙上只有一尊大将军炮,便将精确方位告知炮兵。

五门陆军炮当即全部瞄准城门楼处的大将军炮,先用石弹试射。

轰轰···

一连五声炮响。

五发石弹便落在城门楼附近。

有的撞在城墙上,有的击中城门楼顶,还有的打在了左右两边,但都离大将军炮很近。

一个倒霉的乡兵被石弹直接砸死,左半边肩膀都没了。还有好几个乡兵、家丁被溅射的木刺、碎石打伤。

潘弘、程志能、潘澄三人虽没事,却也吓了一跳,没想到敌人大炮试射都这么准。

随即潘弘匆忙下令,“还击!快开炮还击!”

一旁潘澄提醒道:“大人,他们的大炮在大将军炮射程之外。”

潘弘铸造的四门大将军炮射程都只有一里多一点点,一里半的位置真够不着。

潘弘有些后悔当初没铸造更大些的炮,悔恨的一拍墙垛,便道:“让将士们先在墙垛后面躲好,等贼人过护城河时再还击。”

程志能这时提醒道:“老知县,看贼人刚才的试炮,怕是想打掉咱们的大将军炮。”

潘弘听了一惊,忙道:“快,先把火药挪走,再挪炮!”

乡兵们虽然是潘弘足食足饷编练的,却是头回面对一千以上的敌人,也是头回经历炮击。

此时很多人都吓得丧了胆,闻言只有少数几個勇士上去执行命令。

潘弘见状怒喝,“这般畏缩怕死,难道就不怕贼人攻入城中,糟蹋你们妻女吗?!”

这话终于起到作用,乡兵们纷纷行动起来,搬火药,挪大将军炮。

其中一位队长道:“知县老爷,这大炮挪开了,再想固定好可又需要不短时间。万一敌人趁机攻城咋办?”

潘弘不悦道:“不用你想那么多,执行本县命令!”

听这话,乡兵队长只能招呼手下人挪炮。

城下。

刘升对这五发试射炮弹的杀伤力并不满意——主要是他见惯了后世炮击,便总感觉此时的炮击像小孩过家家。

但他知道,试射能打得离大将军炮这么近已经不错了。

于是下令第二轮跑用开花弹。

虎蹲炮不好用开花弹,陆军炮却是可以的。

不过义军开花弹很少,只能在关键时刻用在关键处,不可能搞炮弹洗地。

义军陆军炮很轻,加炮车也只有六百多斤,因此清理炮膛变得更容易,使得发炮间隔比同口径却重达几千斤的红夷大炮更短。

以目前义军炮手的水平,最快可以做到六七分钟一发。

将来继续训练,或许能提升到五分钟一发的水准。

趁此机会,刘升继续用望远镜观察城墙,发现明军竟然在挪动大将军炮,便知道机会来了。

当即命令扩充到二十门的虎蹲炮队,前往城墙三百步的地方开炮。

义军虎蹲炮虽然长两尺余(近70厘米),却只有四十多斤重,炮兵扛着都能短距离冲刺。

每个炮组三人,分别抗虎蹲炮、拿弹子、拿火药,离开阵地后以冲刺速度向北奔去。

所谓城墙外三百步,其实就在义军阵地前两百步处(明时一步为两跬=1.5米)。

因此,几乎一分钟不到,二十个虎蹲炮组就冲到了城墙三百步外,准备发炮。

城墙上,潘弘、程志能冒险露头观望,瞧见这一幕再次惊到。

“贼人这是要用虎蹲炮打城头?”

“两尺来长的虎蹲炮能扛着跑这么快?”

两尺来长,在虎蹲炮中绝对算是大家伙了。

让潘弘得意的大将军炮,也不过接近三尺而已。

回过神来,潘弘就要下令,让大将军炮发射。

却见乡兵才将其挪出了炮位,想要复位好,估计起码需要半刻钟。

顿时有些后悔之前让挪动大炮的命令。

随即又下令道:“贼军只攻南城墙,这里一门大将军炮肯定不够用,快去人将另三门大将军炮也挪到这边来!”

接着再下令,“我们的虎蹲炮呢?打不着贼人吗?”

“回禀知县老爷,俺们的虎蹲炮最远也只能打两百多步。”

潘弘用生铁铸造的12门虎蹲炮都比较短小,一门只有一尺多长,却也重达好几十斤。

因为生铁脆,用来铸炮必须足够粗。

说起来,潘弘冒死在城墙上指挥,显得很积极,可连续几条命令,却将乡兵们指挥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

程志能瞧见这一幕,很有些无奈,却也只能约束着营兵,在墙垛后面躲好。

轰轰···

炮声再次响起。

却是义军的虎蹲炮发射了。

打发的也都是石弹。

每颗石弹只有一斤左右,却几乎都准确地落到城墙上,而非墙面。

石弹落下后,或是弹射,或是碎裂溅射。守军即便是躲在墙垛后面,一不小心也会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