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章 若蒙不弃,愿追随左右!(1 / 2)

加入书签

虎贲、胜捷、骁骑,都是历史上常用的军队名称,刘升也是顺手拿来。

“虎贲营以厚甲刀牌手为主,辅以长枪兵及火枪兵、炮兵。

胜捷军以善于山地奔走、轻装突袭的精锐轻步兵为主,同时也可兼任斥候。再辅以长枪兵、弓弩手及炮兵。

骁骑营以骑兵为主,同时兼任探马(骑马斥候),同样可以辅以炮兵。

这里所说的炮兵,都用的是虎蹲炮,或者小一些的弗朗机炮。至于重炮,等咱们有了再考虑部队配置。”

在刘升计划中,三大亲卫营中,虎贲营、胜捷营都先编练六个哨。

至于骁骑营,受华部现有骡马数量限制,先且编练两个哨。

等虎贲营士卒身体素质再往上提升了些,战时刀牌手至少要着两层甲,布面甲是起码的,再穿一件锁子甲、札甲或者棉甲。

虎贲营的长枪兵、火枪兵,也至少要着一层布面甲,要能抗得住远距离弓箭伤害。

至于胜捷军,刘升准备尽量向特种作战方向训练。

争取通过训练和装备,让胜捷军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能在夜间依靠勾爪、绳索等容易携带的工具,轻松登上城墙。

乃至于精善夜袭、伪装潜入、敌后作战、狙杀敌酋,等等。

至于骁骑营···刘升真的不怎么懂骑兵,只能根据手上资料,摸索着来。

等后期火枪多了,华部枪炮生产效率提高了,可以给骁骑营装备上骑兵专用的火枪。

同时,后期枪炮产量提升上来,不论是亲卫军还是常备军,肯定会再组建以热武器为主,乃至全员装备热武器的营团。

···

刘升跟红娘子聊完军队扩编的事,顺带吃了個晚饭,便匆匆赶往刘家寨。

之前抓住的王应泰等明军俘虏,早在送过来时便被分开看押。

明军将官都送去刘家寨干苦力,普通士卒则放在大水瓶寨这边。

不过今日刘升进山前,便用对讲机通知了红娘子,让她将明军士卒也送去刘家寨。

刘升到了刘家寨后,先将这些俘虏都送去了北美,又连夜巡视了华初营、河边营,见确实没什么事,这才回到别墅中休息。

次日,也即是九月二十七。

刘升开始向北美转移难民。

这一次,18岁至35岁之间的青壮男子,刘升都不准备转移。

因为他们都将成为补充常备军的优先兵源——一开始便不让他们去北美,即便其中某些人将来当了逃兵,或是被敌人俘虏,也不至于泄露山里的秘密。

反过来说,在北美那边征召的士卒,都以有家口的优先。

有家人在北美这边作为牵绊,他们便不会轻易背叛华部。

当然,这种招兵讲究和限制都是暂时的。

等将来华部变得更强大,内部更稳定,就没必要怕山洞中的秘密泄露了。

因为那时敌人即便相信了,也极难打进天目山中。

难民中18岁至35岁的青壮男子接近两千人,将这些人除去不算,仍有两万余人需要刘升转移。

让所有人都排好队,刘升坐在空间门旁边抬抬手转运,一个至少也需要一秒钟的时间。

因此,这次两万余人的转移,刘升用了六个多小时。

虽然计较起来未必有后世工人打半天螺丝累,可刘升还是觉得,有时间可以多试验下,看能否找到更便捷的转运方式。

最好是能让他从转运工作中解脱。

涉及到空间门本身的实验,刘升是没准备进行的——如果弄坏空间门,或是引起空间门什么不好的变化,那便得不偿失。

所以,实验只能从他身上着手···

早饭后。

李长文走了几里的山路,如约来到刘家寨。

还没到寨子里,他就老远瞧见许多难民在义军的约束下,排着队,往刘家寨上方一个山洞中进。

这情景看起来古怪而又让人震撼。

趁着还没进寨子,他不禁向一个正在排队的中年男子打听。

“这位老哥,请问你们为何要排队进那山洞?”

中年男子看李长文是个面善的读书人,便道:“义军跟俺们说,过了那个山洞,就能到一处土地肥沃的福地。

他们的家人都在那边垦荒种田,日子可有奔头了。”

李长文听得皱眉。

暗想,过一个山洞就能到地方?

难道这山洞是通往一处颇大的山谷?

可这天目山中哪里有能容纳几万人垦荒的山谷?

李长文还想再问,一个义军将士便走过来,喝问:“你这人怎么不排队?忘了俺们义军定下的规矩吗?”

李长文道:“俺是小李村的李夫子,受刘首领邀请过来的。”

“首领邀请过来的?你且等着,俺去问问。”

李长文原地等候。

很快那义军将士便回来,客气地将他请入了寨中。

总管周茂华亲自接待了李长文。

“首领目前正在忙,一时脱不开身,还请李夫子在此耐心等待。”

李长文听了不禁问:“要等多久?”

周茂华迟疑道:“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