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七章 送聘(1 / 2)

加入书签

古代家业继承,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女子没有继承权。

唐宋的律法都有相关规定,在室女是有资格继承家业的。

在室指的是未出嫁的女子。

而绝户之家,若是留有遗书,即便嫁出去的女儿,也有资格继承家产。

白家虽然还有一些同族,但是三房之间早已分家,理论上来说,有白老太爷的遗书在,顾廷烨这个外孙是有资格继承家业的。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祖业不能继承。

打个比方,白老太爷兄弟三人,在他们父母去世前为他们分了家。

三兄弟之间,不管谁绝嗣,当初分得的家业,包括他们利用分得的家业赚到的家业都属于祖产。

嫁出去的女儿和外孙,都属于外人,是没有资格继承这些的。

但是白老太爷虽然是长子,却不是嫡子,加上不受父母喜爱,根本没有分得多少家业。

如今的家业都是他自己打拼下来的。

按理说,白老太爷传给自己的外孙没有问题。

但是没继承多少和没继承是两码事,这种事情根本扯不清。

若是白老太爷在世,自然没有问题,只需请官府的人做个见证即可。

但白老太爷没有挺住,白家不可能让一个外人继承白家的万贯家产。

当初白老太爷分家的时候,又确实分了一些家产,即便闹到官府,官府也会偏向白家。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外人了,律法虽然有规定,但白老太爷留下的家业是不是祖产,真的很难界定。

白家二房三房在扬州多年,跟官府的人肯定也有往来,自然会偏向他们。

顾廷烨对家产倒是不在意,但是这毕竟是他外祖父留给他的,没道理让给别人。

他若是想继承家产,只有让扬州官员知道他的身份,才能让扬州官员不偏不倚。

但是扬州离汴京很远,他根本没办法证实自己的身份。

甚至白家还会说他是冒充的。

等二房三房继承了家业,即便他证明了身份也已经晚了。

顾廷烨得知吴家要去扬州送聘,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搭吴家的船去扬州,借吴家人的口,证明他的身份。

吴家娶的就是扬州通判的姑娘,吴家去扬州送聘,盛家肯定会派人来迎接,自然要介绍他的身份。

如此一来,扬州官员连推脱的借口都没有了。

一个侯府,一个商贾人家,扬州官员自然知道谁轻谁重。

只要扬州官员不偏袒,有他外祖父的书信在,继承家业肯定没问题。

事实上,原剧中顾廷烨答应帮袁文纯让盛家丢脸,就是为了在扬州扬名。

毕竟扬州通判家办喜事,整个扬州大小官员肯定都会到场。

他那么一闹,都知道了他的身份了。

顾廷烨打算的是很好,可是吴兴突然拒绝,打乱了他的安排。

思考许久,顾廷烨还是想到了办法。

扬州他肯定要去,不能跟吴家一起去,但是吴兴会去。

只要在扬州碰面,还是能借吴兴的口,证实自己的身份。

……

时间飞快,转眼到了十一月底,吴家出发去扬州下聘之日了。

主聘人是之前去盛家提亲的吴显和吴大娘子。

两人一个是吴林的族叔,一个是姑母,也算给足了盛家的面子。

吴兴作为弟弟,也要跟着前去。

虽说盛家门第低,但是吴家也没轻视盛家,光是聘礼就装满了两大船,加上随行的人员,一共雇了三艘大船。

三艘大船披红挂彩,顺江而下,前往了扬州。

在吴家送聘船出发之前,顾廷烨已经乘船去了扬州。

……

扬州,盛家。

距离定好的下聘之日越来越近,盛家也被装扮一新,十分喜庆。

古代嫁女,出嫁之日女方并不会大操大办,对于女方来说,男方送聘之日其实就是嫁女最热闹的时候。

盛家嫡长女,嫁入汴京的靖安伯爵府,消息传开可是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毕竟盛家门第和吴家相差太多了,若是盛老太太娘家有兄弟,能够继承爵位,没有断了联系。

王家老太师还再世,倒也不算高攀。

可惜盛老太太和徐家早就断了联系,王老太师也去世多年,几乎没什么人脉了。

不少人对此有些嫉妒,暗地里没少说盛纮攀龙附凤,善于巴结什么的。

不过好在下聘之日快到的时候,汴京传来消息,盛纮任期满后,平调入汴京任尚书台任。

话说当初盛纮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惊愕不已,喜不自禁。

晚上做梦都发出笑声,把王大娘子吓的够呛。

尚书台任虽然也是正六品,但那时京官啊。

自古以来向来有京官大三级的说法。

当然了,京官也不是什么官职都吃香。

对于官员来说,品级固然重要,实权也非常重要。

五六品官在汴京属于基层官员了,好多权利都不大,上面还有一堆上级。

权利和升迁的空间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