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八章 小胖子的宣誓(1 / 2)

加入书签

“坐下吃饭!”

程氏懒得和吴兴多说,这段时间她算是看出来了,吴兴虽然改变一些,好好读书。

但是实际上比以前还不老实,什么事跟他好说好商量的,他总能找一堆理由出来。

“哦。”

吴兴见母亲有发怒的迹象,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

“对了,姑母呢?今天一上午我也没看到梁晗表弟。”吴兴一边吃着饭一边说道。

程氏瞪了吴兴一眼,没好气道:“说了多少次了,饭咽下去再说话。”

古人礼仪繁多,特别是世家豪门,规矩更多。

食不言寝不语,算是比较基本的了。

当然了,华夏自古都有饭桌文化,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也不现实。

因此食不言的规矩并不严格,一般都是要求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后,才能说话。

不然说话时食物喷出来,十分失礼。

“晗哥儿听说在隔壁的蹴鞠场踢球去了。”程氏训完吴兴后说道。

“这家伙也不知道叫我。”吴兴嘀咕道。

“别忘了我之前说的,下午不准乱跑,我带你去别家围帐转转。”程氏一听吴兴这么说,就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吴兴闻言有些悻悻的埋着头吃饭,他本想借着找梁晗的借口继续溜出去玩,却被程氏看穿了。

吃完饭,丫鬟收拾残局,送上茶水。

吴兴捧着茶盏,喝了一口,如今已经清明过了,算算时间自己那个茶园的明前茶应该已经采摘炒制了,要不了多久就能送到汴京了。

茶叶最好的就属明前茶,其次就是雨前茶了。

明前茶顾名思义就是清明之前采摘的茶叶,而雨前则是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

同一个茶园产出来的茶叶,明前最好,雨前其次。

等茶叶送过来,自己就能开始赚钱计划了。

当然了,吴兴并没打算完全利用茶叶赚钱。

炒茶从出现到被接受,还是要有一段时间的。

而且吴兴只懂得炒茶的理论,弄不懂具体技术。

只是让人根据他的理论摸索试验,炒制出来的茶,品质也不见得多好,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而且茶园价值不低,他根本没有那个本钱。

更何况好的茶园都被人占了,几乎根本不会拿出来卖。

他买一些普通的茶园,辛辛苦苦把炒茶推广开来,最后也是为别人做嫁衣罢了。

吴兴想做的是茶具,古代文人特别喜欢附庸风雅,烹茶闲谈很受文人欢迎。

不管是之前的煮茶,还是宋朝的做茶都十分繁琐,还充满了美感和优雅。

但是在吴兴看来和后世的功夫茶比起来还是差些味道。

而宋朝做茶需要搅拌等步奏,因此用的都是茶盏,看着和吃饭的碗其实差不多,都是敞口的,并没有那种小杯。

吴兴完全可以提前买个火窑,让人烧制一批茶具出来。

到时候在国子监展示一下,肯定能引得许多人争相效仿。

但是这些人没有茶叶,也没茶具,到时候自己卖茶叶和茶具,也能先捞一笔。

等手上有钱了,再想弄些别的生意也方便了。

其实不管茶具还是茶叶,等他把功夫茶推广开来,都可以作为长久的生意来经营。

但是古代可没什么专利保护一说,茶具一看就懂,茶园好的都掌握在别人手里。

因此这门生意只能当成赚取第一桶金的生意,没法长久经营。

吴兴胡思乱想了一阵,在程氏的催促下,跟着母亲去别的围帐拜访去了。

马球会本就是为了交际的,自然不能一直在自家围帐坐着。

对于这种交际,吴兴很不适应。

每到一家,行完礼,被夸奖几句,然后陪着笑,坐在一旁,听着母亲和人闲聊。

几家跑下来,吴兴被人夸的脸都红了,他都不知道自己哪来那么多优点。

当然了,别人夸吴兴,程氏也会夸赞别人的子女,反正就是商业互吹。

就在吴兴百感无聊的时候,刘青宁和胡六郎在帐外向吴兴招手。

吴兴见状眼睛一亮,起身行礼道:“母亲,周大娘子,外面有我同窗找我,我先过去一下。”

程氏闻言不着痕迹的瞪了吴兴一眼,但是在外人面前,也不好训斥,只能点头答应。

等吴兴离开后,程氏微笑道:“孩子贪玩,倒是让周大娘子见笑了。”

“呵呵,这出来不就是玩的么,你家哥儿还小,爱玩才正常。不过我可是听说你家哥儿最近读书用功,成绩进步不小。你也不要管的太严了。”周大娘子笑道。

“没办法,我家这个皮的很,好不容易老实了些,不管严点,怕是又要和以前一样了。”程氏叹气道。

“你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精诚伯爵府的嫡长孙,才十三岁就留宿青楼,前些日子和人因为青楼女子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脸都丢净了,今天的马球会都没好意思来。还有那宁远侯府的嫡次子,听说还觊觎堂兄弟屋里的丫鬟……”

……

吴兴还不知道自己走后,母亲跟周大娘子聊起了八卦,和刘青宁胡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