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惊愕的考古学家,跨越千年的剑!(2 / 3)

加入书签

佛历史的呜咽之声,他们恍若听到了时间齿轮的转动,带领他们来到了千年的时期,身处其中还能够感受到寺庙里面的庄严肃穆。

古时候的建筑还是良心,下了大功夫,即便在河底沉寂了这么多年,被流水不断的腐蚀,寺庙大概的面貌也能够看清一二。

虽然说一半已经坍塌,不过这也正常,但是从倒下的柱子还有墙壁上,隐约能够看到雕刻的花纹,还有退了色的壁画残片,从这当中可以窥见曾经宏伟壮观的模样。

还有部分精细的工作,则是需要考古队员的完成,免得机器对古庙产生难以挽回的破坏。

宋安教授带队行走在其中,摸着断壁残垣,放佛能够看到一栋千年前的寺庙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他的神情充满了可惜。

“如果当时没有被河水冲毁的话,这样的古建筑放到现在,肯定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啊。”

只可惜一场大水,将这一切都埋在光阴当中,千年过去,才终于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眼前的寺庙虽然保存的并不完整,部分地方都被大水冲塌,要么就是留有严重的侵蚀痕迹,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一种残缺的美感。

不少壁画都褪了颜色,不过万幸的是大部分的石雕刻像还保存的比较完整。

考古队的人进入到寺庙当中,恍若来到了千年之前,木鱼诵经声不断,梵音袅袅,身着黄色袈裟的僧人在这里聚集,宣传着自己的佛理。

一路走过来,发现了不少遗迹碎片,让人惊喜的是,还有一尊大佛保存的比较完好。

只不过被大水冲倒,半个身体都掩埋泥土之下,考古队的人也是费了一番力气,这才将大佛给弄了出来。

除此之外有许多小巧的神像也都掩埋在河床中,恍若沉睡的神邸,等待着世人的唤醒。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虽然寺庙的外观有损,但也许正是因为深藏在河床下面,才避免了盗墓份子的侵扰,让这里的文物保存的十分不错。

比较完整的,考古队都将它们运回了京都。

剩下的一些残缺部分,或者还有许多碎片,也被他们清理出来,看能不能在现场拼凑出完整的物件来。

寺庙遗迹里面出土的大部分都是佛像,可惜没有任何经书典籍遗留下来,想来在当初的大水中,应该已经随水而逝。

倒是佛像这些比较沉重、坚固,所以埋藏在底下。

除了这些东西具有历史研究价值,遗迹里面的石刻还有壁画也是着重研究的对象。

毕竟能够从这方面看到当时的风貌还有独特。

随着众人深入寺庙当中,很快就发现其中一栋建筑,带有典型的道教色彩,甚至还从中找到了三清像。

在佛寺当中能够找到道教建筑物的痕迹,甚至还有三清神像,可以说是让人不可思议。

即便当时东晋时期,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但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的人也并不多。

考古队的人不禁议论纷纷。

“连三清神像都敢公然在寺庙里面供奉,这寺庙有点意思。”

“虽然说当时玄为佛用盛行一时,但是也不至于到达这个程度吧。”

宋教授听闻却是摇了摇头,“你们还是格局太小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间房子的主人就是支遁大师呢?”

历经千年,再加上流水的侵蚀,整栋寺庙里面的墙壁都有不同程度损坏。

所以考古队的人只能根据大概范围,还有地面的陈设,刻画出大殿还有厢房的位置,但是并不准确。

他们也无从考究,支遁大师究竟是在遗迹具体哪个地方圆寂的。

可如今宋教授看着附近的摆设,心里已然有了想法。

听到他的话,全场顿时哗然一惊,“教授,这怕是不可能吧,怎么可能会是支遁大师的呢。”

宋教授看着三清神像,“如今被我们熟知的玄为佛用,便出自支遁,并且在当时掀起一股浪潮,拥有不少的追随者。”

其他人点了点头,他们熟知东晋历史,自然也知道这段典故。

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信仰毋庸置疑,肯定是非常坚定的,不会因为外界所影响。

谈玄,也只是他发扬佛经,宣传佛理的一种手段。

魏晋时代老庄的玄学极盛行,佛教僧侣有的也加入了清谈的行列,佛经也成了名士们的清谈之资,在当时极大推动了佛玄的发展。

而支遁几乎是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欢和他来往,并且非常推崇他。

有人不解问道:“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宋教授继续讲解,“听说支遁晚年也曾研究玄学,玄为道的前身,那么在他的寺庙当中有道教痕迹似乎也说的过去,虽然有些忌讳,但谁让他是支遁呢?”

细细思索的确是这样的道理,能够在寺庙里面如此大张旗鼓,甚至没有任何人反对,除了支遁本人的话,应该再也没有其他人敢做这样的事情。

“都说支遁对玄学颇有钻研,如今看来这话果然不假。”

众人惊叹无比,仿佛看到了一个得道高僧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