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麦克阿瑟(1 / 3)

加入书签

11月24日,是麦克阿瑟开展‘圣诞节回家总攻势’的时间段,信心满满的麦克阿瑟乘坐飞机,飞抵清川江上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部。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原本定下来的计划是11月15日开始向鸭绿江进军,然而补给跟不上,只得延期。

是的,他们的补给线仍然不足以让麦克阿瑟和沃克满意,但他们都觉得,继续拖延下去,可能会延误战机,一致认为不能继续拖下去。

麦克阿瑟此刻还坚定地认为,第一次战役,在朝鲜战场活动的志愿军只有三个师的兵力,每拖一天,就有成千上万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殊不知,此刻朝鲜战场志愿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三十多万。

这还不算上人民军的队伍。

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入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极度寒冷的天气正在降临朝鲜。

寒冬即将到来!

届时江面会结冰,敌人渡江便更加有效率,必须要赶到中国人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之前采取行动。

麦克阿瑟花了整整五个小时,视察前线阵地,视察的见闻令麦克阿瑟感到忧心忡忡,能够成为美国五星上将,打赢太平洋战争的人,即便是狂妄,但不可否认他的军事眼光。

南朝鲜军还没有重整旗鼓,整个防线兵力相当薄弱,针对这一情况,麦克阿瑟决定,倘若中国大军来袭,他就第一时间下令撤退,打消任何北上的念头。

于是,他决定亲自去侦查,打算利用多年的经验来判断敌军防线之后的真相。

麦克阿瑟登上专机,指示飞行员托尼斯托里少校飞往鸭绿江口。

专机上没有装备任何武器,很容易成为防空火力或者空中截击的目标,麦克阿瑟认为完全不需要做任何准备的必要,如果中国军队有先进的防控武器,亦或者是有他们自己的战斗机。

幸运的是,中国军队没有。

飞抵鸭绿江口上空后,麦克阿瑟让飞行员爬升5000英尺高空,之后向东沿着鸭绿江飞行。

在这个高度,整片国际无人区直至西伯利亚边境的情况尽收眼底,目力所及之处上是一望无际的贫瘠乡野,山峦起伏,岩壑大开,寂静无声的冰雪紧紧包夹着鸭绿江的黑水,犹如一条黑色皮带,贯穿白色天地。

这是一片无情的荒原,荒芜的让人心悸。

无论越过边界的是一支大军,还是一列大型补给列车,留下的痕迹都已经被鸭绿江河谷时断时续的暴风雪掩埋了。

麦克阿瑟一番视察,决定让沃克暂时按兵不动,等实际战斗显示有必要撤退的时候,再做行动也不迟。

出乎预料的是,麦克阿瑟因为这次前往鸭绿江的空中视察,竟被授与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后来又获得战斗飞行员徽章,可以说,空军对麦克阿瑟是十分偏爱的了。

等到从第八集团军回来后,麦克阿瑟收到一则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文:

“如果你部堂而皇之的向整个朝鲜和中国北东边境进军,一旦同中国军队发生大规模交火,有可能引发全面冲突。联合国军对此日益不安,因此某些提案可能会对你的北上进军施加令人不快的限制。”

“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联会及其他官员在周四的一场会议上就政治和军事方面达成了共识,结论是你的任务应该保持不变!”

“但当务之急是由政府最高层制定一系列行动,使朝鲜统一成为可能,同时减少进一步卷入冲突的风险。”

在第二次战役尚未完全爆发之前,美军方面对于中国大规模参战亦是十分担忧。

由此也可见美国方面并不想因为朝鲜方面的战局,从而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此刻,不管是联苏,还是美国的重心,都是在欧洲方面,因为欧洲的经济和资源更让人心动。

朝鲜,就目前而言,只因为它是美国在远东的利益。

实际上,放弃朝鲜,还有东南亚那一片地区的国家。

只不过,美国并不想让联苏支持的北朝鲜,统一朝鲜。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北朝鲜只是一枚棋子,中国是被拉下水的,真正授意的还是联苏。

美国当局又剑姬,麦克阿瑟前进到一处靠近鸭绿江的阵地后,使用大韩民国军队守卫该地,以‘扼守那个控制着鸭绿江河谷各通道的地带’,而且向东北方向的进军应以清津为限。

电文中接着写道:“已经展开探索性的讨论,以寻求对整治活动有利的军事措施缓和我们与京北及联苏之间的紧张态势。”

没有盲目的军事行动,只有有目的,切为政治服务的军事活动。

哪怕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并不完全是为了消灭美军,而是争取能让美国方面放下他们高高在上的姿态,愿意坐到谈判桌上商讨如何解决朝鲜内战。

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想让这场战争持续太久。

第一次战役没把他们打服,第二次战役应当足够。

麦克阿瑟可不这么认为。

美国的示弱让他感觉到羞耻,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军,要向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示弱,这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

他说:“我们靠示弱永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