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1章 嫡系自然要享受嫡系待遇(1 / 3)

加入书签

处理完公司的事情,不用跟着考察团四处奔走的李清风,通过校董事会的关系,接连拜访斯坦福的那些教授们。

斯坦福对于李清风这个创业已经成功,并且一直和董事会保持良好关系的校友,同样很重视。

邀请了不少目前正在硅谷进行创业的小学弟,以及有创业倾向的在校学生,连着几天举办了好几场座谈会,请李清风上台给他们分享创业经验。

对此,李清风来者不拒,只要他们搭台子,李清风就登台唱戏。

此时硅谷已经崛起,斯坦福这两年完全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再过两年,等进入互联网时代,斯坦福更是会原地飞升,成为世界级顶尖名校。

趁着斯坦福即将飞升的这个时间点,李清风混个脸熟,将来迟早能用得上。

连续几天的疯狂刷脸不是没有好处,一位从事芯片行业的老学长在和李清风聊天时,随口说出的一个消息引起了李清风浓厚的兴趣。

根据四月份美日双方签订的共同开发FSX战斗机的协议,美利坚有权能得到运用在战斗机上的所有技术,美利坚借此打开了获得日本技术的渠道。

这个老学长所在的企业参与了本次项目,拿到了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某些先进技术,由于公司缺乏资金投入,目前正在计划对外出售部份产业和专利。

在详细了解过后,李清风当即大喜,连忙让小混血和对方公司接触洽谈。

小混血的公司现在只是单纯的芯片设计公司,没有自己生产能力,如果能洽谈成功,将对方出售的产业接下来,将会补足芯片公司的短板,能够独立完成芯片的设计,制作到封装测试这一完整流程。

现在的台积电还是个小卡拉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专业的芯片代工企业,为解码芯片寻找代工企业很是麻烦,不能稳定的长期合作,因此能自己生产自然是最好不过。

双方一个想卖,一个想买,完全可以用一拍即合来形容,经过技术人员现场考察后,双方很快就进入了下一流程。

不过哪怕双方的速度再快,这么大笔的采购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李清风时间有限,不能在美利坚待太久。

在三个考察团全部回归后,李清风也要准备跟着一起回国了。

在微电子研究所考察团的总结会上,李清风笑着询问道:“王院士,此次美利坚考察之行,您感觉怎么样?”

“大开眼界,大开眼界,这次能深入那么多芯片企业一线工厂内部参观,确确实实是让我涨了见识,美利坚的芯片产业都这么发达了,不敢想象全球第一的日本那里又会是什么样子”王院士感慨道。

李清风笑了笑,大手一挥的说道:“这不算什么,如果您想去日本企业参观,也是可以的,NEC、东芝、日立、富士通这些大企业可能不行,但是给我们代工的小型企业是没问题的”

“真的吗?”听到还可以去日本,王院士倒是颇为意动。

“当然是真的,随时可去”

思索了良久,王院士摇了摇头:“算了,贪多嚼不烂,咱们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太大了,美利坚就够我们追好多年了”

李清风笑了笑,没说什么,拿出笔记本,总结会正式开始。

总结会刚开始,王院士当仁不让的扶着桌子站了起来,铿锵有力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要想发展我国的微电子工业,光靠引进是不行的。”

“想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和装备纯属幻想。”

“要抓要害,解决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品率的问题,我国半导体企业在某些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国际上太多,只是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技术不过关,设备,生产线可以暂时放下,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的良品率才是重中之重”

在头还真是参加国内行业座谈会成习惯了,一张嘴就是以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过王院士还真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能看出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症状在哪,对国内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政策和策略上的确有很高的见解。

只不过可惜了,他提出的建议一针见血,但是国内企业没人听他的,毕竟造不如买这个观念现在可是深入人心,没人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下场搞研发。

等王院士讲完以后,

他们从单位出来时间久了,考虑问题习惯了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这种站在国家立场上,全国一盘棋的思考方式,让他们很不适应。

倪广南左右看了看,开口提醒道:“那个,王老,您说的很对,咱们国内目前确实是过于急于求成,上上下下都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但是目前咱们是私人企业,只能管自己的事,其他人的事我们管不到”

“嗯,这个是我的错误,习惯了”王院士经过提醒,意识到自己现在还在人家公司里面兼职。

李清风笑了笑,开口说道:“刚刚王院士的那一番言论,不管是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都是很正确的建议”

“光靠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这个观点很正确,不过我们现在没有那个实力,暂时还需要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