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1 章 抓鱼(1 / 13)

加入书签

除了册封公主,两个小公主的满月礼上,还有大赦天下的圣旨颁下。

若皇后生下嫡子,为了与太子区分开,康熙可能不会大赦天下,是女儿就没有顾忌了。

索额图也被爱屋及乌地调回京城,却没能官复原职,只领了一个保和殿大学士,在家中养病。

不是皇上让他在家中养病,而是索额图年纪大了,又领兵在外,不惜命地拼杀,短短几年便落下一身伤病,连早朝站班都站不住。

转过年,大阿哥十一岁了,贵妃过来请安的时候向郝如月提起给大阿哥选教习宫女的事。

清朝前期崇尚早婚,男子十一二岁便可成亲。

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凡是有点家资的人家,在男子成亲之前都会先安排一个通房,教导人事。

之后还可能安排侍妾。

总之,正室进门之后,面对的都不知是第几手的男人了。

更惨的是,不仅要接收一个n手男人,还要做好进门给人当嫡母的心理准备。

皇家更甚。

当年仁孝皇后嫁进宫的时候,康熙身边早有了荣妃等一堆庶妃,也就是太皇太后看得紧,才没让庶妃提前生出孩子。

古人不知道早婚的坏处,郝如月这个穿越者可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害了大阿哥。

不过贵妃是按规矩来的,郝如月没有一口回绝,只说自己知道了,有时间会替大阿哥留心,便将此事揭过。

碰上这种事,拖字诀往往最好使。

要说宫里拖字诀用得最好的,非皇上莫属。在奏折上批一句“知道了”,简直出神入化。

郝如月也是现学现卖,哪知道这一拖又拖出一段公案来。

半个月过去,宫里不知从哪儿传出流言,说大阿哥年纪到了,身边却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

郝如月听说了,也没在意,她这样做确实不合规矩,别人嚼两句就嚼两句吧。

倒是贵妃过来给自己澄清了一回。

宫里朝夕相处这么多年,郝如月知道贵妃是个什么脾性,她自持身份,不屑于这样做。

况且贵妃已经是贵妃了,有什么话大可与她直说,没必要搞这些曲里拐弯的恶心人。

郝如月掌管后宫,不敢说把后宫管得风雨不透,喜欢背后嚼舌根的人明显少了。

每日请安都是有事说事,没事闲话几句就散了。

她自认是个贤德的皇后,不会拈酸吃醋,也不管皇上宠爱谁不宠爱谁,更不会苛待任何人。

不管旁人背地里是怎样想的,至少在她面前都是一团和气。

放眼望去,满后宫有本事传播这种流言的人还真不多。

贵妃是上午来的,惠妃是下午到的。郝如月在贵妃面前用拖字诀,面对惠妃的时候,倒是交了底。

贵妃出身高门,凡事都按规矩来。惠妃是大阿哥的生母,遇事总以大阿哥为先。听郝如月说完其中利弊,惠妃点头

:“臣妾明白皇后娘娘的苦心,臣妾也不想大阿哥身边太早有人,免得影响了功课。”

好吧,身体不重要,重要的是功课。见惠妃被皇上成功洗脑,变身鸡娃大军中的一员,郝如月很无奈。

这段时间她分出许多精力照顾双生女儿,忽略了妃嫔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才让皇上钻了空子。

可不管怎么说,在给大阿哥选教习宫女这件事上,惠妃与自己没有分歧。

不是贵妃也不是惠妃,是谁呢?

于是郝如月并没理会这流言,坐视流言在宫里快速传播,耐心等着流言慢慢现出指向性。

毕竟流言不会平白出现,散播流言之人肯定有自己的目的。

而那散播流言之人做事非常谨慎,等到合宫皆知,皇上都问过郝如月什么时候给大阿哥选教习宫女的时候,旧的流言才被新流言取代。

新流言的产生仿佛是为了回答皇上提出的问题,皇后根本没打算给大阿哥挑选教习宫女。

皇后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拨流言很快给出了答案,皇后为太子考虑,很怕大阿哥在太子之前弄出个皇长孙来。

“宫里的流言越发不像了,你怎么也不管管?”康熙觉得皇后这样做没错,他自己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可考虑归考虑,这样直白地摊开,会伤了皇后与贵妃、惠妃之间的和气,也可能影响到太子和大阿哥的兄弟情谊。

郝如月知道皇上在这件事上更偏心太子,并不会管,只是不想把事情摊开了说。

此时流言的指向性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冲着破坏后宫和谐,离间太子与大阿哥的兄弟情来的。

以上两个目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流言好像一只大手,状似无意地碰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

之后的牌若是被扶住了,怎么能看出最后的图形呢,所以郝如月非但没扶,还帮着推了一把。

从乾清宫出来,她便将贵妃和惠妃叫了来,让她们给大阿哥留意合适的教习宫女人选。

惠妃一脸懵,皇后不是才说过不着急给大阿哥身边放人吗,怎么又变卦了?

贵妃也很懵,这事皇后一直拖着没办,她还以为没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