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五百九十七章 海礁的计划(1 / 2)

加入书签

“怎么办?凉拌!”

海棠一边整理着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一边对兄长海礁道:“我们能替他出什么主意?难道还能帮着他救人不成?还是劝他别纠结了,金大姑死了对他比较有利?为什么有利?因为那样就没人能说出当年被当成他娘埋在京城的人事实上是谁了!可这件事我们是不该知道的,说出来就轮到我们倒霉了。哥哥在这事儿上可千万别露了口风。若是金大哥实在难受,你便问他,为什么麻嬷嬷他们不肯放过金大姑,这事儿就过去了。他肯定要想办法搪塞你,把你的问题糊弄过去,还要担心你会起疑心。这么一分心,他也就没功夫再纠结金大姑的问题了。”

海礁叹道:“方才我就是用这个法子,让他再也顾不上难受的。他告诉我,麻尚仪他们不肯放过金大姑,是因为他娘从宫里出来后,回到家里却死得不明不白,许贤妃一直疑心是金家害死了自己的亲姐姐。因此,除了几个年纪小的,还有当年不曾去过京城的,金家其他人她都怀恨在心,就连金举人也不例外。只不过金举人是小金的父亲,许贤妃看在小金的面上,才容忍了金举人,还会提醒他离乡避祸。

“如今金举人死了,金家二房其他人也都罪有应得,只剩下一个金大姑。她也是亲历了当年旧事的人。据许贤妃回忆她姐姐在宫中说过的话,知道金大姑没少给金二老太太和金柳氏做帮凶,因此许贤妃也要跟她算这笔旧账。周太后支持许贤妃为亡姐报仇,慈宁宫旧人自然要为此出力了。”

这个理由听起来非常正当。涉及到“亡母”之死,金嘉树完全没有反对的道理。若不是海家兄妹都清楚许贤妃就是金举人的原配,进宫后就再也没出来过,兴许还真的会信了金嘉树的话。

正因为金嘉树心里清楚,根本就没有什么杀母之仇,所以他才会在金大姑的生死问题上如此纠结吧?

海礁叹道:“罢了,这件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小金同样也无能为力。除了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别无他法。小金已经替金大姑争取过了,好歹她如今可以带着亡母的遗骨返回老家,就算死了也不至于埋骨他乡,比起金举人一家要强些,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谁叫她当年帮着娘家亲人欺负了隔房的弟妹呢?人家记仇,她又正好拿捏了许贤妃的把柄。就算许贤妃心地善良,不与她计较,皇帝也不会留下她这个隐患,给八皇子继位之事平添变数的。”

他想到上辈子孙家抓住许贤妃二嫁的把柄,在德光皇帝驾崩后依然能掌握大权,为祸朝野,给大楚带来了多少苦难,便觉得金大姑的死也不算什么了。金嘉树是因为不知道孙家有多可恶,又会给大楚带来多大的伤害,才有闲心为一个没怎么善待过他的长辈的性命纠结。这是他心地良善的好处,可国家利益在上,皇位的平稳更迭重于一切。倘若国家不得安稳,只会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去。

海礁硬起了心肠:“下回再遇上小金,我就会拿他今天这番解释的话堵他的嘴。既然当年他母亲的死与金大姑也脱不了干系,那他又何必为金大姑抱不平呢?若不是他母亲死了,他又怎会从小受人欺凌苛待,甚至挨饿?那自然也用不着金大姑出面做这个好人了。相比杀母之仇,金大姑那点小恩小惠又算得了什么?”

这么一来,金嘉树心里便是有再多烦恼,也没法再跟海礁提了。反正他不可能说出心中最大的秘密,又先向海礁撒了谎,被人堵回去,也是自找的。

海礁拿定了主意,却还是忍不住要叹气。

他越是清楚金嘉树的秘密,就越是忍不住同情这个好友。这种心里有事却无人可倾诉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他重活一世,还有小妹这个知情人能分担他的烦恼。金嘉树又能找谁分担去呢?

海棠见海礁一副长嘘短叹的样子,只好拿别的话题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今儿我跟阿奶去金家找麻嬷嬷说话,我觉得阿奶的想法有些不对劲。近来她俩时常见面聊天,也不知道麻嬷嬷都跟阿奶说了些什么,阿奶如今竟然想在长安为我扬名,似乎打算在本地为我说亲。”她将祖母马氏今天在金家与家中说的话,都复述了一遍给兄长听。

海礁坐直了身体,眉头微皱:“阿奶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家不是说好了,等爷爷告老,便回直隶永平府老家去住么?为了这事儿,我都开始找门路打听直隶境内的卫所了,想着说不定将来还会到京城一带的卫所去当差,甚至都开始想办法接近涂荣了。倘若爷爷与阿奶当真决定留在长安养老,那我岂不是白忙活了?她老人家也不提前打个招呼,万一我给自己在京城找了差使,爷爷阿奶却不打算走了,那岂不是要我一个人跑两千多里外当差去?!”

海棠不由吃了一惊:“你在想办法接近涂荣?”

“那是当然的。”海礁哂道,“皇帝佬儿的心思太难猜了,继续跟着镇国公府混,他家的手又伸不到长安去。我难道还能指望小金把我推荐到京里去?他自个儿的前程都还没着落呢!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自己找到门路,往京城当差,兴许还能提前替小金探探路什么的。涂荣比那曾庆喜身份高,权势大,又是皇帝心腹,得皇帝信任,皇帝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自有他挡在前头,不必手下的人操心。他还跟镇国公府相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