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秦要想拓展海外,可不能发生内乱啊(1 / 3)

加入书签

“发生了何事?”

公子高听到群臣后方传来喊杀声,不禁眉头大皱。

张良眼珠子一转,立刻朝他拱手“君上稍等,在下前去查看!”

说完,一溜烟儿地离开了祭台。

就在这时,李斯来到了公子高身边,沉声道“君上,胡亥本质上并非是奸恶之人,只是不懂政务,不擅长治理国家而已,加上又不能明辨是非,由赵高一力操纵,才有今日之成果,废黜胡亥是小,除掉赵高才是大!”

其实,李斯一直都没将赵高放在眼里,即使赵高屡出奇谋,让他震惊了好几回,但他始终认为赵高是宦官,成不了气候。

可唐举之告诉他的未来,着实让他吓了一跳,让他不得不重视赵高,甚至比废黜胡亥还让他挂心。

公子高自然知道李斯的心思,所以在李斯提醒他除掉赵高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你在教我做事”的情绪。

只见他思考了一番后,便点头道“待赵高、胡亥回来,我就以先帝的名义,废黜太子,处死赵高!”

“不可!”

李斯闻言,连忙劝阻公子高“现在应该立即废黜太子,罢黜赵高郎中令之职,否则他们一回来,必定生乱!”

“我又何尝不想如此啊,可现在这种局面,谁还有心思听从我的命令?”

“君上的意思,老夫明白,可前朝已经有了先例,您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与其坐等乱局,不如奋起图之!如今的局面,要是君上再不迅速作出决断,恐怕大秦的江山和咱们的性命都将难保了!”

“这”

公子高略微迟疑,随即看向台下的众臣。

虽然刚才的爆炸声,喊杀声,让他们一阵慌乱,但周围的禁军却纹丝不动,这让他们不安的同时,又生出一丝期待。

很明显,他们已经在想趁乱离开的事了。

对于这种情况,公子高在迟疑少顷之后便作出了决断。

只听他道“现在,本君宣布,由丞相府协同内阁,商意废太子事宜。”

说完,顿了顿,又道“另外,赵高等一系同党,有矫诏之嫌,经本君与丞相商议,罢黜赵高郎中令之职,由廷尉府核查赵高一系同党,抓捕归案!”

话音落点,全场一片寂静。

公子高表情淡然,似乎并不意外众臣的反应。

只是当他宣布完自己的决断后,群臣背后的动静越来越大,以至于不少大臣,根本没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君上,后方有多股不明势力,正在冲击禁军防线,外围的百姓也在发生骚乱!”张良火急火燎的回来禀报道。

公子高眉头一皱“可知是何人在生乱?”

“据杨中尉判断,应该是阎乐带领的太子卫率,他们乔装成百姓,突然对禁军发动攻击,而其余几股势力,暂时还不清楚他们的来路!”

“阎乐带领的太子卫率?”

公子高心头一诧,不由道“莫非胡亥、赵高回来了?”

他之前就听杨熊禀报,胡亥、赵高已经突破武关,而武关距离咸阳还有几十里,就算来的全是骑兵,也没有这么快。

然而,张良的回答再次显示了他的能力。

却听他道“回君上,以在下的分析,赵高、胡亥应该知晓他们不能赶上祭奠仪式,才让阎乐先行回来生乱。而阎乐之所以能将数千太子卫率隐匿在百姓之中,想必禁军,乃至咸阳官吏中,都有其内应。”

“呵!”

公子高闻言,冷笑一声,旋即阴沉着脸道“还真是被他们小瞧了呢!”

话虽然这么说,但其实公子高他也早有预感,他与胡亥之间必定有此一战。

相信胡亥也非常清楚这件事。

只是公子高没想到的是,还没有等他率先动手,胡亥那边却对他先动手了,而且还是在祭奠仪式这天发动叛乱,想必这是赵高的建议,那就是一点也不给他顺利实施计划的机会。

这让公子高感觉自己似乎被轻视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种被动局面对他来说反而有利。

如果他想坐上那个位置,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对付自己兄弟,就算他笃力废黜胡亥的太子之位,也没想过杀掉胡亥,顶多杀掉赵高及其同党。

而且,从商代‘伊尹放逐太甲’的典故来看,当年丞相伊尹也只是放逐太甲帝,而没有杀他。甚至在三年后还迎太甲帝回朝继续当皇帝。

从效仿历史旧案出发,不杀掉胡亥,说不定留着他将来还有别的用处。

毕竟除了胡亥,还有一个更令他头疼的赵昊。

公子高想的比较远,不禁有些思绪飘忽,幸亏旁边的李斯及时朝他提醒“君上,当务之急是平乱,以老夫之见,不妨将此事公子于众,让群臣来商议应对之策,也好观察他们对胡亥的态度,并借机处理他们!”

这是在暗示我下狠手了吗?

公子高听懂了李斯的言外之意,点点头说道“李丞相放心,本君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听到这话,李斯满意地点了点头。

很快,他便以破坏祭奠仪式的罪名,对阎乐率领的太子卫率展开了围剿。

而公子高则重新站到了台前,对台下群臣公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