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章 第43章(1 / 4)

加入书签

然后杨广便开始了同高句丽死磕的旅程。

大业六年末,杨广说要干高句丽。

大业七年,正式下达宣战文书。

但同样就是在这一年,山东、河南大水,漂没三十馀郡。

冬,十月,乙卯,底柱崩,偃河逆流数十里。

按理,该赈灾了吧?

天灾当前,征高句丽什么的,应该缓缓吧?

但杨广不。

还记得杨广的老爹杨坚除了欺负孤儿寡母上位以外还干过什么缺德事吗?

大旱之年,守着满满当当的粮仓,把百姓们赶到一边逃荒。

杨广不愧是杨坚亲儿子,这父子俩一脉相承。

只不过杨广倒不是守财奴、吝啬,而是不在意,不在意庶民的生死,更不在意苍生的死活,而是选择继续做着征讨高句丽的准备。

为了进攻高句丽,杨广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造船三百艘。

造船的民工们因为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部以下长满蛆虫,死者甚众。

又调民夫二百万,用来运送衣甲、粮食等。

同造船的民工一样,这些运粮工人们的生命是不值得在意的,同时亦是如同机器一般,不需要任何休息的。

天灾,人祸,由上至下的盘剥……在各方面条件都落后的古代社会,死人几乎是可以想见。

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一通折腾下来,杨广征服高句丽的伟大事业是否取得了什么进展不好说,但自己人却是被杨广轻轻松松消灭了一波。

可谓是欲伤人,先伤己,杨广之武功,当真可怕。

纵使于后世的史书记载之中并不怎么爱惜民力如秦皇汉武,亦不由得暗吸一口凉气,道是此子恐怖如斯。

要知道,杨广从杨坚手中接手的可是一个统一的,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吏治腐败、更没有严重土地兼并的,正处在上升期的鼎盈土朝。

对比来说,赵大赵二兄弟从柴荣手中得来的基业简直可以说是寒酸。

然后下一刻,有歌谣自虚空当中生出,相应的画面与场景随之而转换呈现。

“长白山前

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歌谣的名字叫《无向辽东浪死歌》,更直白一点翻译过来便是《不要去辽东白白送死之歌》。

这是大业七年,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起义反隋之时所宣唱的歌谣。

在此之前,王簿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而起义的目标,亦非是推翻隋朝的统治,而是反抗那繁重的兵役,不要在辽东白白的丢掉性命。

于是王薄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叫知世郎,率先举起反隋的大旗。

不到一年时间,便聚众数万人。

还是这一年,山东闹饥荒,窦建德带领数百人进入高鸡泊,因为自奉节俭,分财于众,体恤士卒,人人愿意为之而效死。

此外,还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起义等。

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万馀人,攻陷城邑。

但杨广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远征高句丽的步伐。

对于杨广而言,不打高句丽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只有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路跑去辽东旅游的样子。

至于起义军嘛,不过是一群盗匪,不足为惧。

隋将张须陀进军泰山,对王薄起义进行镇压。

当然,逃避兵役的义军们在正规军面前自然不够看,被打得四散奔逃,但辽东战场之上,我们伟大的隋炀帝陛下却是秀了一波精妙操作。

大业八年,杨广御驾亲征高句丽。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从第一支军队出发,一天发一军,两军之间相距四十里,依次推进,一共四十天,才发军完毕。

此外,还有三台、五省、九寺等,在大军出发之后出发,又绵亘了八十里。

可谓是近古军队出动之盛况。

于是杨广志得意满,对着一旁的大臣庾质发出疑问。

“高丽不过藁尔小国,不管土地还是人口都当不得我大隋一郡。爱卿以为,朕此次御驾亲征,胜负如何?”

实则杨广嘴角已经有隐秘笑意露出,只待例行谦虚一番,说上几句场面话。

毕竟在自信心爆棚并且没有点数的杨

广看来,自己文成武德,功过尧舜,注定建立世间不朽之功业。

更何况百万大军对上高句丽,优势在我!

但,陛下啊陛下,您真的忘了您的武功都是一路代打上来的吗?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觉得代练出来的战绩就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吧?

不过这是可以说的吗?

怕不是想要去和高频、贺若弼等老臣一起去地府作伴哦。

于是庚质优雅礼貌且不失亲切的表示,胜利是肯定能够取得胜利的,但以下臣愚见,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还是不要亲自前往。

要知道,兵贵神速。您不如就留在此处,叫将士们日夜兼程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