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78章(1 / 2)

加入书签

昨天荷兰将领范霍伦来访时表现得颇为强硬,甚至不惜撕破脸皮与海汉一战,也不愿听从高桥南的劝告从科伦坡撤军。

但没想到仅仅一场小规模的交锋之后,对方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想通了,竟然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开始撤退了。

高桥南总觉得其中有某些自己所不知的状况发生,否则以那范霍伦的强硬态度,又岂会这么轻易服输?

但无论如何,荷兰人肯就此撤军终究是好事,这不仅替特战师免去了许多麻烦,而且双方交战点到为止,伤亡不大,也不至于对两国外交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当然事前跟康西卡奥谈定的出征费用,可不会因为荷兰人的撤退就能省下多少,顶多也就是少了些弹药的花销。

而且高桥南料定葡萄牙人也不敢马上就跟自己结清费用,甚至多半还会增加酬劳,要求特战师在这边再驻扎些时日。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荷兰人到底是真撤还是假撤,要是高桥南前脚带着特战师离开,荷兰人后脚又杀个回马枪,那葡萄牙人可就真的凉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荷兰人的主动撤离感到欣慰,钱少宝就是其中之一。

他来到特战师也有些时日了,好不容易盼来这么一次作战行动,就等着荷兰人自行把战功送上门来,但这还没进入正题就突然宣告结束了。

钱少宝一心想要获取的战功,似乎也正在随着荷兰人的撤离化作泡影。

不过高桥南倒是对此立即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将钱少宝传来,命他立刻返回威兴号,追击正在撤离中的荷兰船队。

钱少宝听到这个指令也有些惊讶,如果特战师真要下狠手,那的确能将荷兰人的登陆部队连同船队都一并留下。但这样做的话,就无异于向荷兰宣战了。

在钱天敦的计划中,建立起汉班托塔据点,作为海汉横跨印度洋的中继站,才是特战师的第一要务。而这个区域内的西方竞争对手,原则还是以震慑为主,如无必要,倒也不用搞到不死不休的程度,以彻底消灭对方为目标。

毕竟海汉也需要这些西方国家互相牵制,如果将其中一方打击得太狠,只会让其他竞争对手得利,并不符合海汉在这个地区的利益诉求。

而高桥南所下达的命令,显然是有违这样的宗旨。钱少宝不禁有些犹豫,是不是要照此执行。

高桥南看钱少宝神情,便知他心中所想,当即便向他面授机宜:“让你追击,没让你真打,只要确认荷兰人离开锡兰岛即可。”

钱少宝道:“那不就是跟踪监视吗?高叔为何还要下达追击命令?”

高桥南看他还没领悟精神,只好把话说开了:“只是跟踪监视,那能有军功吗?你率部追击,赶跑了荷兰人,是不是性质就不一样了?”

钱少宝这才恍然道:“原来如此!还是高叔有手段!”

如今荷兰人主动撤退,这仗肯定是打不下去了,高桥南要给钱少宝找点事做,可不就只有这一手了。战后就以“追击驱逐”的名义往上边报功,起码也算说得过去。

威兴号上舰长、大副、枪炮长、轮机长等主要军官,皆是追随钱天敦多年的老部下,这种为自家少主铺路的安排,他们自然也能心领神会,全力配合。

虽说荷兰人准备撤了,但高桥南没弄清其中原由,总是觉得有些不安,随即便点了一队武装骑兵,要求他们择机靠近荷兰人的营地,争取能在对方撤离过程中抓回一些俘虏。

当天中午,科伦坡城里的锡兰总督又一次通过骑兵向特战师传话,邀请高桥南率部入城。

葡萄牙人还送来了两车面粉和几桶橄榄油,作为劳军物资,看样子城内的生活物资倒是还没到十分匮乏的地步。

很显然城内的葡萄牙人也注意到了荷兰人的动向,认为此次交战应该已经告一段落,可以与海汉协商处理后续事宜了。

高桥南随即带了一个营的人马从滩头阵地开拔,前往几里外的科伦坡城。

虽然葡萄牙人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经营科伦坡城,但这座城池的城防设施却说不上太出色,相比西班牙人打造的马尼拉城,荷兰人掌控的巴达维亚城,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科伦坡城的城墙高度、厚度,以及炮台、棱堡、护城河等防御工事,在见多识广的高桥南看来,顶多只能算是及格的程度,离“坚城”的标准还尚有不小的差距。

这也就难怪为何荷兰人曾多次对科伦坡发动攻势,显然他们也认为这座城池并非牢不可破,只要出动的兵力够多,有很大的机会能从葡萄牙人手里夺下这地方。

多日的交战后,肉眼可见留下的诸多交战痕迹,城墙有不少地方被炮火轰至坍塌,守军随即又用泥土砂石进行了填补。

而原本的城门早就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填充在城门洞里的大量土石。高桥南率部进城时,葡萄牙人正在清运这些土石,重新疏通进出城的道路。

城内的房屋设施倒是相对还算比较完好,仅有少量房屋被打进城内的炮弹命中。

不过在街道两边的屋檐下,随处都能看到卧倒在地的伤者,很多人的伤口甚至没有得到包扎处理,看样子城内的医疗资源早已告罄,没办法救治数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