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7、番外3:WRC(15)(2 / 3)

加入书签

。

他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神色平(呆)静(呆)的藤原拓海,眼底不自觉地带出了一丝敬畏。

他将成绩登记卡递给领航员高桥凉介时,态度也下意识地比平时对待普通选手时、要恭敬许多。

不过高桥凉介全然不在意这点,比较迟钝的藤原拓海,就更不可能发现这点细微变化了。

行驶在衔接SS1和SS2赛段的RS2路段上时,完全放松下来的他,已经很自然地跟凉介讨论起SS2赛道的跑法了。

“基本可以确定,底盘没受到太大影响。”藤原拓海认真地说:“但为了保险起见,SS2赛段我想用更保守的跑法……凉介认为可以吗?”

高桥凉介低沉地“嗯”了一声,应着:“SS2难度不高,而且是夜赛,没有冒险的必要。”

赛道在车手眼里,主要分为技术赛道和高速赛道。

Toyota在打造YarisWRC赛车时,技术上其实是更向着高速赛道倾斜的。

现代的车系则跟Toyota的正正相反,牺牲部分提速的爆发力后,换来的是更短的扭矩,更适合急速攻略弯位的技术赛道。

对倾向于技术性的藤原拓海而言,Yaris能跟他的技术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

但这也意味着,在技术难度不高的赛段中,他将自己逼到极限去发挥的结果,大概率也只是保住优势,而很难拉大差距。

毕竟在WRC这种世界顶级的赛场上,绝大多数车手间的驾驶技术差距,其实已经是微乎其微的了。

最终决定名次的,是在于经验累积的程度,那一点点玄妙的运气,以及天才特有的灵感乍现。

在3小时后开始的SS2赛段中,这台还让全世界沉浸在刚才的余韵中的红色Yaris,确实跑得中规中矩,没有再次献上突然吓所有人一跳的神奇表演。

——速度却依然快得恐怖。

在被当地人称为‘白金的’松软雪地上极速驰骋着,明明充当着‘铲雪车’的ToyotaYaris,却全然没将多变难缠的抓地力当成阻碍。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炎夏寒霜,都必须老老实实早起送货的藤原拓海认为,就算是出场顺序靠后的车手,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轮胎抓地力的。

顶级车手对最佳路线的选择,最后都大同小异:这也就意味着弯道内侧那些原本积雪残留最多的地方,会被高速行驶的车子不断碾压。

原本松散的雪堆被压碎压实,当然也变得更加光滑了。

相比起那样无法预测的奇怪路面,藤原拓海反而更喜欢做第一个出发的人。

至少他已经在这大半个月的特训里,初步掌握芬兰雪地的一些特质了。

驾驶者的技术从容,让他的座驾表现得更像是一名在优雅的音律中,舒缓流畅地舞动的舞者。

在领航员精准无误的及时报知下,车手一边将全副精力集中于极差的视野中,一边凭借敏感到了极点的身体五感,敏锐又及时地捕捉着通过四只轮胎传来的、山路连绵不断的起伏。

看似惊险神奇的冰舞下,是他以平均超过130km/h的速度,毫不费力地做出的一个个精确完美的过弯动作。

车手游刃有余地操控着狂暴的赛车,就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轻松地驱使着凶残的巨兽。

在震耳欲聋的引擎噪声中,炫亮的车头灯带着离弦的弓箭般的车身,潇洒自如地划破了极夜的静谧,酣畅淋漓地冲锋斩棘。

被高速运转的轮胎碾过的瞬间,白得晃眼的雪水与气雾高高掀起,惹得脸被冻得发红都无知无觉的观众们激动地尖叫着。

各国语言混杂在一起,根本听不清楚尖叫的内容。

但不管是谁都知道,他们正喊着的究竟是谁的名字。

车影毫不留情地消失后,这冰凉刺骨的水雾才跟着观众们失望的叹息声一起,慢慢地重归沉寂。

SS2赛段共计21.35km。

或许是在SS1赛段结束时,高居第一名的藤原拓海那遥遥领先的成绩,让即使经验老练的车手也感到了强烈的威胁性……他们不再用防守的态度对待SS2了。

而是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依然积极地发起了进攻。

在抓地力差劲的雪面和极夜的黑暗里激斗的后果,是相当惨烈的——的确有不少人成功狙击了前面的对手,但仅仅是一个SS赛段,结束时竟然就出现了4台因为撞上雪壁、而出现严重故障,甚至无法继续比赛的赛车。

或许是过于着急,前冠军安东尼特在过第六个弯位时,就不幸让赛车的平衡出现了问题,车头的最尖处推到了顶点,从而失误地撞进了雪堆里。

热心观众试图上来帮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