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5 章 观影(2 / 4)

加入书签

镜头随着火车驶入茫茫草原,傻大个站在站台傻傻挥手,女生从火车上下来快乐奔向他。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

非常简单的一个小故事,胜在通过设计,几乎把每一个场景都弄得很有喜剧效果——

比如,开篇金金在站台哭那里,奶奶哄不住娃,吐槽“别哭了,你再哭我成人贩子了”,

结果刚吐槽完就有穿制服的过来问情况,奶奶紧张得手直抖,一抖直接被拷上了,观众哈哈哈;

再比如,金金和村里孩子捉弄傻大个那一整段,就很有《小鬼当家》里小男孩捉弄窃贼那种趣味和巧思,并且它是结合阿勒尔的风土人情来进行那些捉弄设计的,

像傻大个掉陷阱里顶着

一头草爬起来刚露个头,旁边吃草的小羊顺势就“啃”上了他的脑袋,啃得他脑袋跟着动,跳阿勒尔脖子舞那样,而且配乐也切成了阿勒尔脖子舞的典型音乐,非常有趣;

就连傻大个救金金那里,本来是感人的,刚感动完,下一秒镜头一转就看到牛角正抵在傻大个撅起的屁股上呢,观众又哈哈哈;

以及傻大个鬼鬼祟祟偷看金金和她爸爸那里,那个鬼鬼祟祟的走路设计,甚至影片最后傻大个在站台招手的动作设计,都奔着有趣去的。

观众从头笑到尾。

再加上余鲸鲸在影片中展现出来的天然萌娃反应,以及谁也没想到江浩远浑然天成的独一份的“好看傻大个”,观众们想不喜欢都难。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它有趣又充满温情,并且虽然讲述留守儿童,但没有苦大仇深,没有刻意煽情,在展示这个群体真实处境之余,更展现他们的乐观与互相陪伴。

当然,还有绝美的阿勒尔风景,以及恰到好处的完美配乐。

以上重重互相叠加,其结果就是放映结束后片场观众自发响起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主创们从片场的各角落起身往台前走,片场尖叫声几乎要掀翻屋顶——事先没有任何通知会有主创来线下。

确实《金金》没有想过要办线下见面会,是郭越朗他们听说江浩远要带余鲸鲸来看,大家临时合计那干脆就一起这样来的。

因为随意,主持人都没有,就事先跟影院商量了下时间,要了几个话筒这样。

“鲸鲸宝贝!”呼喊余鲸鲸的声浪都要掀翻天了。

余鲸鲸在她舅怀里高兴得小身板直蹦,江浩远给她把小口罩摘了,自己也摘了口罩,片场尖叫声又大了许多。

“啊啊啊——”余鲸鲸学着尖叫声也跟着叫回去,逗得大家哈哈哈的。

“鲸鲸宝贝你演得超级棒!”有观众在大声喊,随即附和声一片,然后是全场大喊“金金!金金!”。

本来看片场花絮的时候确实看不太出来余鲸鲸的演技——毕竟片场花絮里她都是在自由玩耍。

但是看完成片,才知道这“演技”多绝。

比如开场她被摩托车载着出场,然后掀开雨衣她朝着她“阿爸”笑那里,看过片场花絮的人都知道,那是她舅在载着她,她笑也是朝她舅笑。

但是这个笑容它就是真实啊,根本不是演的,放在剧中又恰好合适。

关键剧中‘金金’的反应都这么来的,她根本没有在演,她就是在真实地给那些反应。

再好的演技都比不上真实,这才是最绝的。

余鲸鲸知道喊“金金”就是在喊她,高兴得小脸红彤彤的,往她舅怀里一躲,又忍不住开心探出头来跟大家挥手,萌得很。

她一回应,观众们欢呼声更大。

还是郭越朗这个E人拿了话筒干起了主持的工作,场面才得到控制。

要把控时间,所以也没怎么多聊,大约就是每个主创各回答了下

相关观众提问——

“我在这部影片上几乎没看到辛导以往电影的影子,我觉得这点特别难得,尤其是关于电影的结尾,我超级喜欢,非常感谢辛导没有把我们大傻个写死,请问下这部片是辛导您的一个全新尝试吗?”

“没有尝试,这是郭导的电影。关于影片结局,完全是江老师的建议,你感谢错人了。”

现场“哈哈哈”。

又一个观众站起来,“郭导,什么时候上第二集,等不急了!”

“那我也想问了,各位是想先看《和爸旅》第二期呢还是先看《金金》第二集?”

“同时!!!”

郭越朗耸耸肩,现场又是哈哈哈。

第三个轮到江浩远,观众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夸人的话有点不太好。

“舅舅你演的傻子真的绝了!你简直就是傻子!我们看过先导片直播的都知道,舅舅接演这部片的时候是没有看剧本的,我想问的是,知道是演傻子后,你有想过辞演吗?”

毕竟这是江浩远的“首部剧”,而且他拿到了谢里夫·曼的主演,别管黑子们怎么嘴这个主演只有个名号,这个名号他也是有非凡影响力的。

社恐言简意赅,“没有。”

留守儿童、山里娃、看似“反派”最后还反转加深人设,这些标签各个都利好他——帮助人们记住他身份,也更加深大众对牟成校园霸凌的谴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