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赵府秘事一(1 / 3)

加入书签

两年半后。

穆平安临出门前,打开木柜旁放着干净衣物的红色漆木箱。

装碎银的荷包旁边,有一道剑穗。

两寸长的白玉萧坠子为饰,看起来十分名贵,跟半箱子粗布麻衣很是不搭。

这是姐姐穆青霜留下的佩饰。

爹娘给的,要么遗失,要么坏了,剩下的这个,大概是整个住处最值钱的东西。

穆平安每次外出,都会放进褡裢中随身携带,生怕被盗或是遗失。

此刻,他掂了掂荷包的重量,不由弯起唇角,成就感涌上心头。

“姐姐说剩下的银两够我躺三年,这都过了两年半了,荷包里的银子几乎没少。”

穆平安骄傲地道:“照着这个势头,我不只能过三年,还能过十年,甚至二十年也不为过。”

阖上木门,落上铁锁,穆平安从硕果累累的桃树下经过,踩着润湿足履的草地,来到溪水引流形成的鱼池边,将昨夜投下的渔网收了起来。

“运气不错。”穆平安拎起三尾鲫鱼,一条五斤重的草鱼,将剩下的小鱼抛回池中。

经过菜地时,他刨了半个背篓的土豆,又顺路摘了些白菜、辣椒、西红柿,填满了背篓,这才轻车熟路地顺着山路下山。

云雀从山顶上飞来,停在他背后的竹篓上。

这两年多来,云雀每日卯时都会飞去山顶上,半个时辰后回来。

得益于云雀的勤奋,穆平安精神日渐勃发,气力也恢复了不少。

当然,穆平安自个认为,这些都是他纵情劳作、陶冶情操的功劳。

集市屋楼密集,车水马龙,热闹无比。来往赶集的行人,叫卖的摊主,楼里的食客,络绎不绝,闲谈声、吆喝声,吵闹声不绝于耳。

穆平安一如既往地在街口铺开麻布,摆起小摊卖他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对面山羊胡子的老大爷早就已经坐在那儿,正手持草帽扇风,见了他,见他摆的东西,不由轻哼一声,露出不快的神色。

在集市上,卖同样东西的摊主与摊主间,也有暗流般的较量。

“大土豆,大土豆,新鲜的大土豆!”大爷声音洪亮。

穆平安假装没有看到对面,吆喝得也很起劲:“小土豆,小土豆,新鲜的小土豆!”

这打嘴仗似的叫卖是,吸引来了个身着粉衣长裙的少女。

少女头上双丫髻,名贵的簪花珠玉为饰,身后跟着一位身着褐色锦绣绸衫的中年人。

另有两名小厮抱着刚买的玉杯茶壶和绫罗绸缎,满头大汗地停在两人摊位中央的过道上。

“家里要设宴款待除妖的天师们,我才买了这么点东西,再多买些新鲜的蔬果鱼肉回去掩人耳目,母亲应该不会责备我,”粉纱少女娇俏道,“你说是吧,刘管家!”

刘管家手里的胭脂、首饰盒子都拎不下了,无奈点头:“小姐考虑周到。”

“只是这一边大的,一边小……”她最后看向右侧。

刘管家看眼色,立刻转向老头那儿。

“老伯,这些菜,我们都要了。”

“谢谢,多谢小姐。”山羊胡子老头收起铜板,瞪了对面身着灰扑扑麻衣的少年一眼,扬眉吐气。

穆平安虎着脸,大声喊道:“小土豆好啊,和中养胃,健脾利湿,一小颗抵得上一大颗,数小颗完全超过一大颗的功效,卖小土豆!卖小土豆!”

那粉衣少女果然朝他看来,穆平安目光看向别处,却吆喝得更起劲了,更有远处的行人朝这边过来。

赵语欢的目光落在穆平安脸上,不由轻“咦”出声。

以前她跟着爹爹,去沧琅山历练兼游玩的时候,见过一个独自历练的少年。

那时她年幼,只有被家族高手保护着远观的份。

饶是如此,她却对当时那位少年印象深刻。

而这位,容貌竟和那位少年有八分相似。

穆平安面前摆着蔬菜和鲜鱼,他身穿浆洗得泛白的棉麻短打,脚踩一双芒鞋。

那短打一看就是穿了好几年,没破,但旧得很,顶多干净。脚下草鞋编得也不够规整,一看就知道,不是买的。

而对面的少女,身着绫罗外笼薄纱,人面桃花,明眸皓齿,长发柔亮如流云,娇俏可人。

赵语欢好奇地收回视线。

大哥自两年多前那次历练后回来,瘸了腿,后来虽然治好了腿,但断了的脚筋接上后也不似原来那边灵便,一蹶不振至今,形容憔悴,极少出门。

而这位少年,虽落魄,却神采奕奕。

“这些,我也全都要了。”赵语欢爽利地说完,又对穆平安道,“但你看看,我的家仆手里都满了,不如你带上你的这些,和我们去一趟赵府吧。”

说来,民间传言中的修仙者们,便是会为民除害,解百姓疾苦,又有呼风唤雨之能,腾云驾雾之术,故而,百姓们对修道极为推崇,对修士也景仰万分。

左右摊主一听“赵府”二字,再看这位平日一道卖货的少年,便换上一脸羡慕。唯有那个大爷,收起摊子,对着穆平安的身影露出慈爱的笑容,挺为他高兴。

这么多年一块儿卖菜,没有交情也有感情,他其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