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粮食(1 / 2)

加入书签

“对了, 你家老二没来管你要粮食?”聊着聊着,钱梅花突然想起来这件事。

“没啊, 要啥粮食?”刘桂兰问,要啥她也不给。

“上个月就听说他家粮食吃光了, 这个月又没动静了, 一家人隔两天就不在家, 我寻思着是你给了粮食呢。”钱梅花家里宁建军一家现在住的地方不远, 出门就能看见, 经常看到宁建军家关着门,还以为是刘桂兰帮忙找了什么活呢。

“没。”刘桂兰听了她的猜测反驳道, “家里忙的要死我哪有空理他们。”

“那就奇怪了。”钱梅花嘀咕一句,“你没帮忙找门路, 那他们都是去干啥了?”

“谁知道呢, 自己找的吧。”刘桂兰不想管那一家, “自己想咋活就咋活, 都分家了我才不管。”

“理是这个理, 这不是做老人的,心里就是记挂着吗。”钱梅花叹了口气, “今早我听我儿媳妇说, 有人猜你家老二是去镇北三路那边卖东西去了?”

“三路?”刘桂兰一惊, “去三路干啥!”那可不是能随便去的,盐湖镇北边比另外几边乱,三路周围房屋多,中间还有块平地。前两年有人偷偷在那边买卖东西, 渐渐的人多了就成了黑市,镇上还是村里人想把东西卖高价都去那边。

只是买卖到底是不允许的,光他们知道就有人去抓了好几次。听说一旦抓到就没好事,挨□□还是轻的,有人被打的半死不活。

家里再缺东西刘桂兰也没打过那里的主意,虽说一般没事抓不到,一旦被抓了可就不是说说而已的事了。

“我倒是没看见过,这样说的人不少,还有你家二孙女,不大的人说话倒是能呛声,人家问一句她有八句在那等着不说。劝她一个小孩少说点话她又扯上人人平等,男女一样了,这帽子扣的,还说别人不按她的来就是不尊重。”钱梅花也多了一回嘴,被说了之后见到那孩子就躲得远远的,惹不起躲得起。

“你们别理她,不知道吃错了药还是干了啥,那天要来家里吃饭,一点东西没拿不说进门先说事,等要说吃饭的事才一口一个奶奶,合着用不到的时候就不叫人了,不知道谁教的。”家里五个孩子就这一个心眼忒多,刘桂兰觉得还是别理会,不然自己生一肚子气。

“对你也这样?”钱梅花没想到那孩子对一家人也一样,“说到底还是爹娘教的,你看你领着的这两个,多听话。”说着指了指炕上的甜甜兄妹俩,宁晓池正在给王月珍递线。

“婶子会夸人。”看钱梅花提到自己的孩子,王月珍笑着说。

“哪是我会夸,是你会教,你看看你娘自从分了家多欢心,以前看见我不是说这不满意就是说那不称心,看这多好,我看着都比以前显年轻了。”钱梅花道。

“多大年纪了还显年轻,你瞅瞅你婶子这嘴。”刘桂兰哭笑不得的说。

“真的,没说瞎话,不信你让我侄媳妇看看。”钱梅花一副我真没骗你的样子,“侄媳妇你看看,你娘脸色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

王月珍抬头仔细看着婆婆脸,过了一会道:“娘,别说好像真有点年轻了。”不知道是不是得病的原因,去年和今年初婆婆老得快多了,要看两年过去显得大了好几岁,现在一仔细看,这脸色可比去年好多了,而且好像还长了点肉?

“没骗你吧。”钱梅花道,“侄媳妇总不可能帮着我一起骗你吧?”

王月珍笑了笑,正想低头继续缝衣服钱梅花又说话了。

“哎嫂子,你看我侄媳妇是不是比以前白了?”钱梅花一脸惊奇,刚刚没注意看,这下仔细一看王月珍感觉比上回看见白多了,小脸粉里透着白,可能是有身子的缘故,看起来就是旺家相。她只知道知道宁建军媳妇长得不错哄得他跟家里老人离了心,竟然没注意老四家的媳妇长的更好看。

刘桂兰闻言看了看儿媳妇:“是比以前白了,整天在家也没看出来。”婆媳俩天天见面,别人不说可能真发现不了。

钱梅花越看越满意,老姐妹相中这儿媳妇真不差,家里家外就不说了,孝顺公婆,别的不说这才嫁过来几年,肚子里又揣上了,更重要的是为人不骄不躁的,生了儿子也没说一副家里都得供着我。自家儿媳妇单看也还行,比起来就差了一截。

两人又唠了几句,钱梅花一看天色:“光顾着说话了,该回去做饭了。”

“侄媳妇不是在家吗?再坐会走就是。”刘桂兰开口留人。

“不了,她们年轻人大手大脚的,我得看着去,家里粮食经不起折腾。”钱梅花说着起身。

“我送送你。”刘桂兰也跟着穿鞋。

“咱俩客气啥。”钱梅花按住刘桂兰,“两步路还用送?干脆把我抬过去算了。”

“说啥呢。”刘桂兰白了她一眼,不过不再坚持出去送了,“那你路上慢点。”

“知道,你在炕上暖和吧。”钱梅花说着打开门走出去。

“奶,吃肉。”人前脚刚走,后脚甜甜把手里的东西一扔就往刘桂兰身上扑,她早就想说吃肉了,可是人一直不走。

“又馋了?”刘桂兰算了算家里的鸡,上回风干那几只还有三只,等天黑了炖一只也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