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阴差阳错,一场阴谋(1 / 2)

加入书签

诏书末尾,鉴于朱棣为天下苍生着想,本意善良,特允许朱棣出航,由海运向应天国运送煤。

同时吩咐朱棣,让他只能在海上运送煤,不得擅自行动,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朱棣压根就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派他去海上,因为海上危险太多了,怎么看都是靠不住的。

朱棣一开始就给白广写信,就是想要打消他的念头。

但是朱元璋却答应了,这就让朱棣很意外了。

朱棣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这道旨意收了起来,然后向那名小太监询问。

一番客套下来,朱棣总知道这个小公公叫周景。

“周公公,请问陛下为什么会批准本官的这份折子?”

朱棣一边说,一边偷偷的将五两银子放进了周晶的衣袖中。

原本这样的事,周景并无权利知晓,只是恰巧那日周景当差,他便有幸看到了朱允炆与朱元璋之间的谈话。

周景连忙将钱收下,笑着道:

“这份折子,是因为太子的缘故,才能得到陛下的批准。”

“陛下听了你的折子,勃然大怒,立刻就想要训斥你。”

“还好,王爷有个三长两短,有了太子府的孙,他就不能让皇帝陛下动手了。”

此言一出,一旁的朱棣与朱高炽都是一脸的莫名其妙。

朱允炆怎么可能会对她如此仁慈?会为他求情吗?这话说的,似乎有些不太靠谱啊。

周晶看着朱棣一副不相信的模样,连忙把那一天发生的事情,还有他们之间的谈话,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朱棣听着朱元璋暴跳如雷,斥责他叛国,哪怕是在燕王府里,也是浑身发冷。

好在那时候自己并没有在他面前,否则的话,说不定会被他一剑劈成两半。

但听说朱允炆要修建水渠,那就是一件好事了。

如果任八千真的将这条大江打通,将这条大江从南到北连接起来,那朱棣就真的拿他没办法了。

要知道,这条大江连接着通州和应天城两个方向。

若是从应天军出发,顺流而下,直抵北平,朱棣根本无能为力。

此时他无水可挡,又不是官军之敌,自然只有等死一途。

幸亏水渠被堵住了,朱棣觉得自己留在北平,最起码是个安全的地方。

但是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朱棣也就放心大胆的去做了。

又是一番美酒佳肴招待周景,朱棣又是亲自相送周景离开北平,这才让朱棣在周景心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周景一离开,朱棣就把白广叫来,商议这次远航的事。

要在海上航行,需要一艘船只,而建造船只,则需要一座船坞。

大明的造船工业,在朱元璋的禁令下,一天比一天差。

如今的造船厂,虽然也有,但大多都是用来建造长江上的船只,要建造一艘能够出海的船只,还是要请专家来建造的。

不但如此,我们还得为这艘船找个地方,要想在北平造一艘船,那是办不到的,因为北平没有一条水路可以直接通向海洋。

朱棣觉得这一次的海上之行,实在是太过混乱了,只好用哀求的眼神望向白广。

白广在提起这次远航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我们的工厂,当然是在海津镇,那里靠近海洋,又有一个绝佳的港口,是建造船只和远航的绝佳地方。”

“海津镇?”。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不解,这只是一个小城,怎么可能造得出这么大的一艘船?

再说了,海津镇离北平很近,又离海很远,哪里能造得起船只?

“你确定?”

“嗯。”

“再好不过了!”

“不过海津镇这个称呼也太掉价了吧,我看还是换个称呼吧。”

“改名字?”。

朱棣疑惑的问了一句:

“改名?”

“那就叫做天津城好了。”

“天津卫?”。

朱棣嘴中念叨着:

“天津...不错,不过,这个‘魏’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那里不是军营。”

白广嘿嘿一声,道:

“我们要在这里建立船坞,自然要在这里布置军队。”

“王爷,要不你在那边建一座军营?”

朱棣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