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7章 敌友难辨(1 / 3)

加入书签

第337章 敌友难辨

谢令姜发现大师兄神态平静,说话的语气笃定。

她脱剑膝前横,从旁边座位上的锦盒中,碰出一杯凉茶,递给欧阳戎。

“大师兄喝点解酒。”

“又没真醉。”

欧阳戎失笑,不过面对正襟危坐、俏脸正经凛然不可侵犯的红裳美人儿,他还是老实接过茶杯,抿了两口。

谢令姜自红袖中取一方月白色的兰香手帕,目不转睛的认真擦了擦欧阳戎泛酒红的脸颊,动作小心翼翼:

“怪吓人的。”

“封了穴窍,血气酒气上行而已……”

欧阳戎随口解释,又话语顿住,眯眼细细体会:

“不过这朦朦醉的感觉,确实奇妙,以前倒是很少贪杯,原来酒醉这样的,感觉行事说话都大胆了些。

车厢内,欧阳戎迅速翻身,与谢令姜平排而坐,十分“硬气”的回了一句,

他仰头就倒在座位上,先拿起了她原来放在膝前的碍事的月光长剑,

醉卧美人膝,

欧阳戎两手交叉抱剑,后脑勺搁在了佳人那一双圆润紧绷的并拢两腿上。

“我吗?自然是实打实的英雄,跑不掉了。”

谢令姜羞急抓住他大手,鼻子哼了声,她低头,两手的拇指轻轻抚摸欧阳戎手掌上的纹路,眼睛盯着,似在研究。

依旧一声声“良翰”的亲切呼唤。

至于前去打探的燕六郎等人会不会被他们发现,欧阳戎毫不担心。

而在此前,王俊之乃是长安主簿,杜书清是给事中,皆算京官,曾经保离派中的少壮才俊,

可想而知,这一次的贬谪有多狠了。

欧阳戎照旧响应李正炎的邀请,参加一场场文人宴会,

他自嘲一笑。

欧阳戎没有转头,眼睛出神注视着车厢天花板,随口道:

“那日,李公向码头劳工们问了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除此之外,还有浔阳物价,渡口搬运一日的工钱。

谢令姜疑色蹙眉:“越听越不对劲,好端端的,李正炎他们询问这些浔阳城内的民生做什么。”

“不过,对于江州大堂主持建造东林大佛这方面,他好像问的挺多。”

“大师兄不许再说醉话,至少对于李正炎他们递的帖子,离伯父和离大郎都是第一时间拒之千里,后来还告知了师兄,以你意见为准,

“我……我看你是醉傻了,师兄大笨蛋。”

但欧阳戎却并没有看见跟在李正炎身后的这二人,在酒宴上表现出多少沮丧失意的神色。

“那大师兄哩。”

“特别是,还问了问双峰尖运河与浔阳石窟等正在建的营造,在码头招工的细末情况。”

李正炎等人本就是贬谪待罪之身,在地方上被各双眼睛监视很正常,有什么好说的?

欧阳戎欲语。

谢令姜忍笑轻啐:“噫,真不要脸。”

她咬唇,缓缓摸了摸这张熟悉温暖的脸庞,又小声提醒:

“还有抵达江州那天,我迟到那么久,都耐心等待,再加上这些日子的种种,不止是看对眼能解释的了,看来我目前肯定是对他们而言很有用处,

“婠婠当然这么想,与我亲近,私我也。或许在李公、魏先生他们眼里,浔阳王府作为太宗嫡脉,需‘天下为公’,我或许才是碍着‘大义’施行的人啊。”

倒也贴切。

“本来就是,酒壮人胆,不信卿且看。”

冷静讲到这,欧阳戎轻叹一声,呢喃:

却也不舍得打扰他思绪。

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能折服英杰者,必是帅才也。”

他闭眸淡漠,大拇指指了指自己:

“而是觉得,内部各种声音难以统一的问题,不只是卫氏存在,夫子他们也存在。

至于每一次宴席间,李正炎等人或明或暗的试探问话,全被欧阳戎不胜酒力的推杯换盏糊弄掉。

“明府。”

从不推拒,欣然应约。

借机广交浔阳名流。

“是啊。”

欧阳戎轻声颔首:“探询浔阳民生做什么……有意思。”

谢令姜摇头:“大师兄又在妄自菲薄,他们才是白眼狼,以‘大义’逼人。”

欧阳戎突然感觉耳朵痒痒的,是谢令姜埋头凑到他耳边吐气:

至于杜书清,是龙城县丞,也就是当初刁县丞的位置。

欧阳戎沉默了会儿,似是出神入化发呆。

“又不正经。”

谢令姜转头,余光瞧了眼对面座位上的纸稿,随手拿起瞧了眼。

谢令姜脸红颊晕,低头,却撞上了下方卧膝情郎的眨巴醉眼。

谢令姜脸色若有所思:

“所以大师兄如此笃定,他们此行的目的不简单,不是单纯的靠拢效力。”

谢令姜神色心疼的握紧住欧阳戎手掌:

难道都是元怀民附体,一个个的“大彻大悟“,准备开摆?

欧阳戎觉得可能性不大。

“若他们此行所为真的是截胡排挤之事,要推翻否认大师兄,那就是他们不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